“隴右兵力雄厚,乃是我大唐頭號藩鎮,在如今動蕩的局勢之下,也只有愛卿能夠掌控隴右,助朕平叛。”
皇甫惟明對李瑛的信任很是感激,再次跪拜:“承蒙圣人器重,臣雖肝腦涂地,無以為報!”
李瑛將皇甫惟明扶起,又命他去太上皇行在探視李隆基:“愛卿啊,去看看太上皇吧,你們畢竟都是他提拔的。”
“臣遵旨!”
皇甫惟明奉命而去。
除了王忠嗣和皇甫惟明先后到來之外,又有來自京畿道的隴州刺史、慶州刺史,來自山西的絳州刺史、汾州刺史等十余人奉詔來到靈州。
再加上之前來到靈州的丁懷德、蔣淵等人,城內的刺史多達三十余人,云集了整個大唐將近十分之一的刺史。
一時間,靈武城內紫袍云集,各種高官進進出出,讓百姓們大開眼界。
晌午過后,又來了一名重量級官員,他就是河東節度副使夫蒙靈察。
與王忠嗣的心理一樣,夫蒙靈察一時間也無法判斷長安和靈州的書信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但李瑛既然說天子已經逃到靈州,夫蒙靈察便決定親自來一探究竟,孰真孰假,見到李隆基之后便會真相大白。
他本是羌族人,出生于京畿道治下的同州馮翊縣,今年五十歲,因為追隨李祎、蓋嘉運屢立大功,逐步升任河東節度副使。
雖然他只是個副使,但由于河東節度使由慶王李琮遙領,所以他就是河東軍的主將。
李祎對夫蒙靈察有知遇之恩,因為李祎遭到朝廷下獄,所以夫蒙靈察選擇來見李瑛,希望能夠證實武氏母子篡位事實,然后才能出兵拯救李祎。
夫蒙靈察的身份不像王忠嗣那么敏感,接到詔書之后只帶了百十名隨從,一路快馬加鞭趕到靈州,正好趕上李瑛的登基大典。
夫蒙靈察進城之后才發現王忠嗣、皇甫惟明、崔希逸甚至還有戶部尚書裴寬等人都在城內,此外還有三十多個刺史云集于此。
經過一番打聽,夫蒙靈察斷定李琦得位不正,禪位詔書乃是矯詔,武氏母子實屬大唐逆賊。
這讓夫蒙靈察很是高興,便在顏杲卿的帶領下前去拜見新皇帝。
“臣河東節度副使夫蒙靈察拜見圣人!”
夫蒙靈察見到身穿龍袍的李瑛一臉威嚴,納頭便拜。
夫蒙靈察來到靈州,就代表著三萬河東軍倒向了自己,這讓李瑛很是高興,熱情的扶起夫蒙靈察噓寒問暖,并命李泌設宴款待。
夫蒙靈察拱手表忠心:“臣已從同僚口中得知李琦篡位之舉,他們母子倒行逆施,禍國殃民,臣愿率河東軍追隨圣人共赴國難!”
“哈哈……好,朕就知道夫蒙將軍乃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
李瑛笑著把夫蒙靈察夸獎一通,最后表示,你這個河東節度副使可以去掉副字了,自今天起你便是河東節度使。
次日清晨,曙光自東方升起,照耀的靈武城金光燦燦。
天子行宮門前佇立著一千名披甲執槍的天策衛,百十名身穿各種顏色朝服的官員手捧笏板,列隊走進了裝飾一新的大殿。
在悠揚的絲竹聲中,李瑛身穿五爪龍袍,由諸葛恭、吉小慶在前引路,身后十名婢女打著團扇,緩緩登上丹陛,坐在了嶄新的龍椅之上。
儀式由顏杲卿主持,他扯著嗓子高喊一聲:“圣人登基,文武百官參拜天子!”
在裴寬的帶領,王忠嗣、皇甫惟明、崔希逸、夫蒙靈察等四個節度使在前,東方睿、丁懷德、蔣淵、朱文正等三十四個刺史隨后,以及附近州的別駕、長史,附近縣城的縣令,總計六十五名朝廷命官,齊刷刷的跪倒在地。
顏杲卿則帶著李泌、李白、杜甫、岑參、王昌齡、南霽云、田神玉、田神功、宇文斌、楊昂、馬千乘、馬萬騎等四十多名原先的天策府幕僚,整齊劃一的跪倒在地。
常山郡王李琚則身穿玄黃色四爪蟒袍,單獨站在臨時搭建的丹陛一側,同樣手持笏板,跟隨群臣跪地迎接圣駕。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