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覽州刺史張巡、宓州刺史高適俱都授予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頭銜,命他們協助顏真卿鎮守草原,以防回紇人與渤海國趁大唐內亂行不軌之事。
南霽云、田神功俱都授予正四品的壯武將軍,全部加輕車都尉的勛爵,田神玉、雷萬春、楊昂、宇文斌,甚至是新投靠的馬千乘、馬萬騎兄弟也都獲得了五品以上的將銜。
此外,北庭都護章仇兼瓊也算是李瑛的嫡系,因此李瑛將他擢升為北庭大都護,封太康縣候。
而章仇兼瓊手下的安思順、程千里、薛泰、盧奐等人全部加官進爵,以保證李瑛對北庭軍的掌控。
冊封完了自己人,李瑛還要招撫安西、范陽、平盧、劍南、嶺南等各鎮節度使,免得他們承認了李琦政權的合法性。
而且,李瑛明知道劍南節度使田仁琬是李林甫的嫡系,毫無招攬的希望,但也必須修書告知。
他們接受不接受是他們的事情,但你“上京朝廷”既然自詡正統,就必須修書告知下屬官員,倘若先入為主的認定劍南軍會倒向長安,那就是你的過失。
道理相同的還有太原尹楊慎矜、河南尹鄭元理,這些人要么是李林甫黨羽,要么就是皇后黨羽,百分之百會倒向長安朝廷,但李瑛卻依舊要發出詔書進行冊封,否則就失去了大義。
而起草詔書的事情,自然就落到了顏杲卿、李白、杜甫等文官的身上,幸好這種事情可以發揮他們的特長,倒不用像出謀劃策那般難為他們。
這些封疆大吏之中,安西大都護蓋嘉運資歷最老,目前已經官拜從二品。
因此李瑛給他加封輔國大將軍的頭銜,并授勛上柱國,賜爵南陽縣公,以彰其功。
安西節度使郭子儀加云麾將軍頭銜,賜爵縣候,繼續統率安西節度使的兵馬。
原疏勒兵馬指揮使高仙芝升為安西都護府副都護,協助蓋嘉運鎮守四鎮,提防西面的大食帝國趁著大唐內亂來犯。
安西境內地廣人稀,面積占了大唐的四分之一,從前只有安西大都護府,不僅掌管安西境內的兵馬,還負責處理政務,管轄安西境內的百姓以及羈縻勢力。
到了開元年間,吐蕃不斷的侵犯安西,再加上西面的突騎施、吐火羅、大食人不斷的騷擾,安西大都護府有些左支右絀,舉步維艱。
于是,李隆基在安西增設了節度使,在安西就地募兵,協助安西大都護抵御周遭的藩邦。
按照李隆基的規劃,安西都護府是軍政合一的機構,安西節度使只是個軍事機構,負責協助都護府防御邊疆,兩者互不隸屬,各自向皇帝負責。
所以,這就造成了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節度使并存的現象。
但在安史之亂后,隴右各州全部淪陷于吐蕃,北庭也被回紇帝國納入版圖,安西就此與長安失去聯系,節度使也就不復存在。
除了安西之外,手握重兵的范陽節度使張守珪也是李瑛重點拉攏的對象。
張守珪雄踞幽州十余年,手里掌控著五萬范陽節度使麾下的精兵。
此外,他還擔任幽州都督,河北境內的十余州折沖府兵力都歸他調遣,這些兵力加起來也有萬余人。
平盧節度使安祿山是張守珪的義子,手里也有三萬多邊兵,這爺倆的人馬加起來超過十萬,絕對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可以說,能否拉攏張守珪,重要性不在王忠嗣之下。
范陽軍的威脅性唯一不及隴右軍的地方就在于遠離長安,迢迢兩千里路程,不像隴右軍那樣可以直接進入戰場。
“朕宣布加封范陽節度使、幽州都督張守珪為輔國大將軍,授上柱國,賜爵合肥縣公。命他統率本部兵馬繼續固守幽州,嚴防渤海國犯境。”
“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加歸德將軍頭銜,賜爵陽谷縣候,繼續鎮守平盧,協助張守珪防備渤海國王大武藝。”
就在李瑛運籌帷幄,不斷的宣布各項任命的時候,有斥候快馬來到行宮外面,扯著喉嚨大聲吆喝。
“報,蕭關急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