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衛大將軍蘇全忠可以勝任。”
李琦接過萬小樓遞來的茶盞,呷了一口說道。
“不行!”
武靈筠毫不猶豫的否決了兒子的提議。
“他爹蘇慶節如此草包,這個蘇全忠估計也是個庸碌之輩,這個淮南節度使可是你這個新皇帝設置的,丟了人定讓滿朝文武笑話!”
聽到武靈筠的態度,侍中裴敦復、京兆牧裴元禮、禮部尚書王琚紛紛表示蘇全忠沒有單獨統過兵,難堪大任。
楊洄沒有吱聲,樂得坐山觀虎斗,反正自己的堂兄楊承祖已經拿下了揚州大都府長史的位置。
太后和楊洄提議的人選,眾人紛紛贊同;而自己才提議了一個人選,就遭到了一致反對,李琦的肺幾乎快要氣炸了。
“不設了、不設了,什么淮南節度使,還要給他發俸祿,朕吃飽了撐的!”
李琦惱羞成怒,把茶盞扔在桌子上,氣呼呼的拂袖而去。
“這孩子,軍國大事,豈能意氣用事?”
武靈筠絲毫不顧李琦的感受,招呼眾人繼續商量人選。
“皇帝過了年也只有十七歲而已,還稚嫩著呢!咱們不必管他,諸位卿家各抒己見,推薦一個能夠擔得起淮南節度使的人。”
李林甫捧著笏板道:“太后,臣以為,圣人畢竟是天子,咱們也要照顧他的感受。
這么重要的人事任命不與他商量,終究不妥,可否讓老臣去勸勸他,以大局為重?”
“嗯……”
武靈筠沉吟了片刻,最終頷首應允:“右相言之有理,任命淮南節度使這件事就拿到明天早朝上商議吧;你去勸勸皇帝,最好讓他接受由常凱旋出任淮南節度使。”
眾人討論了半天,一個個口干舌燥,站的腰酸背痛。
武靈筠宣布散會,眾臣各自返回衙門。
武靈筠也返回大明宮,而李林甫則只身一人前往神龍殿面見在此起居的天子。
“混蛋,都是混蛋!”
回到神龍殿的李琦大發雷霆,把桌案拍的“砰砰”作響。
“三裴算什么宰相?都是阿諛奉承的小人!”
李琦嘴里的三裴,正是侍中裴敦復、京兆牧裴元禮、御史大夫裴巨卿,都是當朝宰相。
這三人都是出自河東裴氏,只是血緣關系有點遠,向上掰扯七八代才能扯上關系。
李琦登基之后,當朝六個宰相有三個出自河東裴氏,一時間使得河東裴氏出盡了風頭,隱隱有壓過京兆韋氏、京兆杜氏的趨勢。
“圣人啊,太后勢大,你現在要學會隱忍。”
給李琦擔當顧問的林招隱和黎敬仁在神龍殿等候多時,見到李琦大發雷霆,急忙一起安撫。
林招隱一直與李林甫交好,趁機勸諫道:“圣人啊,當朝宰相之中,三裴與王琚全都依附太后,楊洄自成一黨。圣人只有重用右相,才能與之抗衡,逐步掌握大權!”
林招隱的義子也趁機獻言:“義父說的是,右相與圣人同宗,論起來太上皇還得稱呼他一聲叔父。若是陛下以大事相托,右相定然會竭盡全力!”
就在這時,守在門口的萬小樓匆匆來報:“圣人,李林甫來了。”
李琦急忙望著林招隱與黎敬仁:“朕該怎么做?”
“陛下試探一番李林甫,看看他究竟愿意為陛下效力還是為太后效力?奴婢猜測右相肯定會支持你!”
林招隱說完與黎敬仁一起退下,暫時躲到了后殿。
等林、黎二人躲藏好了之后,李琦這才正襟端坐,在前殿接見了李林甫,詢問他所為何來?
李林甫也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的道明來意。
“圣人,臣與你同為隴西李氏,實在不忍心看到大權再次旁落。
臣之前支持太后,乃是想要輔佐圣人延續大唐盛世,不曾想太后貪權,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