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州治所——湟水。
隴右節度使衙門,皇甫惟明召集麾下眾將議事,共商御敵之策。
“哥舒翰將軍跟吐蕃人交手多次,你先來介紹一下吐蕃人的作戰特點。”
皇甫惟明的目光落在哥舒翰身上,請他站起來說話。
哥舒翰起身朝在場的同僚叉手施了個禮,說道:“我認為,吐蕃人和突厥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吐蕃人也會使用兵法,他們也會虛張聲勢、聲東擊西這些伎倆,我甚至懷疑他們是不是看過咱們老祖宗寫的兵法。”
誠如哥舒翰所言,突厥人擅長騎術,弓馬嫻熟,但打仗不怎么愛使用陰謀詭計,往往都是直來直去,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但吐蕃人不同,他們的軍隊以步兵為主,馬匹瘦小速度慢,但是耐力好,所以吐蕃人打仗不會輕敵冒進,而是步步為營。
數日之前,隴右的斥候刺探到十幾萬規模的吐蕃人越過青海湖,朝鄯州進軍,但四五天過去,距離鄯州的治所湟水依舊還有兩百多里路。
除了直撲鄯州的吐蕃主力,另外還有十萬人馬兵分兩路,一路攻打洮州、一路攻打河州。
看起來,吐蕃人吃定了唐軍正在內戰,抽不出兵力來隴右增援,想要一口氣吃掉隴右三州。
吐蕃人的進軍速度并不迅速,而是掃蕩沿途鄉鎮,拔掉唐軍的守捉城,拆掉唐軍的軍寨,一步步的把唐軍逼進城內。
由于吐蕃軍數倍于己,所以皇甫惟明命唐軍退縮進湟水城內,據城死守,這也給了吐蕃人從容攻打各地縣城的時間。
來自鄯城、化成、米川等各縣的求援書紛紛送到湟水,讓皇甫惟明不得不改變策略,決定主動出擊。
“化成縣令今晨送來求援信,說是有一支兩萬人的吐蕃隊伍正在逼近,請求我軍支援。本節度使決定派遣哥舒翰將軍率領一萬人馬支援化城縣,請速速出發!”
皇甫惟明從桌案上的箭壺里摸出一支令箭,命令哥舒翰出城應戰。
“區區兩萬吐蕃人,末將有一萬人足可殺得他們落花流水!”
哥舒翰興奮的接過令箭,之前他就堅持認為主動應戰,而不是固守鄯州。
皇甫惟明告誡道:“吐蕃人狡詐,萬萬不可大意!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退回湟水,切勿以寡敵眾,免得出現重大損失!”
“末將遵命!”
哥舒翰接過令箭,前往軍營挑選了一萬士兵,自湟水東門出城向東而去。
鄯州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青海省東北部地區,地形以丘陵與戈壁為主,土地貧瘠,人口稀疏。
整個鄯州下轄不過三縣,百姓六萬余人。
在開元十五年,李隆基于鄯州設立隴右節度使,并把原先的廓州劃入鄯州治下,使得鄯州的人口超過了十萬余人,成為祁連山下的第一大州。
隴右節度使設立后在鄯州境內設置了綏和守捉城、定戎守捉城,修建了石堡城,設立了白水軍、振武軍、積石軍,在戌守邊境的同時開墾田地。
近年來,唐軍與吐蕃關系惡化,不斷在邊境地區發生摩擦。
李隆基設立隴右節度使的同時,尺帶丹朱也在吐谷渾境內設立“北部都督”,囤積重兵,并于十年之前攻占了石堡城這座要塞。
趁著大唐內亂之際,吐蕃王子瑯支都率領十二萬人悄悄抵達了吐谷渾境內增援北部都督悉未朗,使得邊境的吐蕃大軍超過了二十萬。
就在幾天之前,有使者自邏些城抵達吐蕃前線,向瑯支都、悉未朗下達了進攻隴右的命令,于是吐蕃人開始兵分三路,攻略鄯州、河州、洮州三地。
此刻已經到了七月中旬,青海湖附近酷暑消散,秋高氣爽。
哥舒翰率領一萬唐軍踩踏著黃色的土地,跋涉兩百余里增援化成縣。
在哥舒翰看來,吐蕃士兵雖然力量大、耐力強,但是身手笨拙,唐軍以一萬敵兩萬,完全可以正面獲勝,因此信心十足的催促隊伍急行。
三天之后,哥舒翰率領的唐軍抵達了化成縣,并不急著進城,而是在城外安營扎寨,派出斥候刺探吐蕃軍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