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對大唐還算不薄,晌午過后雨勢暫時停了下來。
徐獻策帶了二十余名隨從穿著蓑衣冒雨疾馳了半天,渾身早就被濕透。
但顏杲卿限他五天之內回來報信,所以徐獻策一刻也不敢耽誤,哪怕風急雨驟,也只能冒雨縱馬。
雨雖然暫時停了,但天空依舊烏云密布,看起來好像隨時都會卷土重來的樣子。
道路泥濘,就算馬上的人全力揮鞭,馬匹一個時辰也只能趕出五十里路。
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來,徐獻策一行方才抵達潼關。
慶幸的是,整個下午都沒有再降雨,甚至還有一段時間看到了太陽,只不過很快又被烏云遮蓋。
“干什么的?”
看到二十余騎打著火把來到關下,城墻上的守軍大聲吆喝。
徐獻策亮明身份,守關士兵飛報守關將領辛云京。
“你說是前往洛陽出使的,可有憑證?”
辛云京在關樓上大聲喝問。
徐獻策派人把敕碟、魚符等各種憑證放進城樓上落下來的竹簍里供對方勘驗,關門很快打開。
“多謝通融!”
徐獻策等人不敢逗留,以最快的速度穿過潼關,連夜向東。
出了潼關就是風陵渡,只見黃河岸邊扎著密密麻麻的營寨,那是來曜父子率領的一萬五千人馬,目的是為了阻止仆固懷恩率領的長安軍渡過黃河。
只可惜天色漆黑,看不清黃河的水漲了多少,只能聽到澎湃的水流聲。
他們的運氣不錯,這一個晚上沒有再下雨。
半夜時分,一行人在沿途找了個廢棄的驛站歇腳,休息了兩個時辰,不等天亮繼續趕路。
徐獻策一行順著黃河南岸的驛道趕路,走了一個時辰后天色終于明亮起來,而他們也終于看清了咆哮的黃河。
只見奔騰的黃河猶如一條巨龍,波濤滾滾,怒吼咆哮,泥沙俱下。
更讓眾人心驚肉跳的是,黃河仿佛就在頭頂上,驛道比河床矮了至少一丈左右,灌滿了河道的黃泥湯似乎隨時都會溢出來把沿河的村莊淹沒。
“求求老天爺,不要再下了!”
徐獻策忍不住在馬上禱告。
但不幸的是,他們走了一個時辰之后,天空又開始下起了淅瀝的秋雨,稍稍干燥的道路又變得泥濘起來。
就這樣心驚膽戰的一直過了陜縣,驛道才逐漸遠離黃河,等抵達峽石縣的時候,已經距離黃河岸邊五十多里。
徐獻策等人總算稍稍松了一口氣,終于再也不用擔心被突然決堤的黃河水給淹死了。
就這樣晝夜疾行了兩天兩夜,滿身泥濘的徐獻策等人總算抵達了洛陽,在城門口驗明身份后,順利的進了洛陽城。
此刻,武氏母子也正在為連續的降雨發愁,在仁壽殿召集李林甫、裴敦復、王琚等重臣商議防汛之事。
李林甫的計劃很成功,由于李仰、李優兄弟對李瑛的指控,河南的百姓明顯的出現了對李瑛的敵對情緒。
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雨季來臨之前應征入伍的百姓比上半年多了三成,這讓武太后很開心。
更讓武靈筠高興的是,吐蕃人向隴右發起了進攻。
根據洛陽斥候的刺探,至少二十萬吐蕃軍隊向隴右的鄯州、洮州、河州等地同時發起了進攻,逼得李瑛前后抽調了五萬兵馬前往隴右支援皇甫惟明。
盡管楊洄還沒回來,書信也沒送回來,但滿朝文武都深信楊洄已經代表“大唐”與吐蕃達成了聯盟,所以吐蕃人才傾力相救。
但讓武靈筠郁悶的是,盡管吐蕃人出兵二十萬攻打洛陽,但在河東境內進攻洛陽的兵馬依舊沒有減少,至少在十四五萬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