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記載:弘武元年,遍地烽火,吐蕃人入寇隴右、劍南,武氏政權割據洛陽,幽州叛軍席卷東部。
八月初,史思明攻克徐州后勒兵休整,同時派人趕往齊州稟報安祿山。
安祿山隨即分給安守忠、田乾真五萬人馬,命二將追擊王忠嗣的同時,迅速平定膠東半島,將淄州、青州、萊州、密州、登州五地全部收入囊中,把王忠嗣趕進海里。
十三萬幽州軍在齊州兵分兩路,安守忠率五萬人向東追趕王忠嗣,安祿山則率領八萬人馬南下平定了兗州各縣,并登上泰山一覽眾山小。
安祿山剛從泰山下來,安慶緒就帶著三百多名隨從前來投奔。
“父王,孩兒無能,未能守住營州,被渤海人搶去了!”
二十歲的安慶緒見到父親之后,立即滾落馬下請罪。
隨行的謀士高尚,大將李庭望、牛廷玠三人也一起叩首請罪:“臣等無能,未能輔佐世子守住營州,丟了大本營,還請大王恕罪!”
“嗨嗨……營州乃是苦寒之地,整個州的百姓都不到十萬人,丟了就丟了吧!”
大腹便便的安祿山并未生氣,費力的彎腰把兒子扶了起來,“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自責!”
“多謝父王!”
見父親毫無生氣的意思,安慶緒喜出望外,懸著的心總算落地。
高尚、李庭望、牛廷玠也一起致謝:“多謝大王!”
安祿山豪情萬丈的朝遠處一指:“我兒看到了嗎?咱們連泰山都打下來了,黃河也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再有一個月就可以飲馬長江,區區營州丟了就丟了吧!”
“父王英明神武,用兵如神,堪比李世民!”安慶緒滿面笑容的討好父親。
高尚卻捏著下巴道:“大王南征北戰,所向披靡,卻要屈居張守珪之下,到現在只是汝南郡王,實在讓臣等不忿!”
安祿山捻著胡須道:“不必著急,等我們打到長江岸邊之后,看看幽州有什么反應再說。”
李庭望道:“張守珪坐鎮老巢一動不動,整個河北與河南都是我們營州的兄弟打下來的,大王你至少要與張守珪平起平坐,讓李璘冊封你為吳王,絕不能再滿足于郡王。”
“孤剛說完,等打到長江岸邊再說,你急個龜兒子?”
安祿山揮手示意剛從營州逃過來的幾個心腹閉嘴,免得傳到張守珪的耳朵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隨后,安祿山率領八萬幽州軍穿過曲阜、滕縣,一直抵達了徐州治所彭城。
已經在徐州屯兵多日的史思明急忙帶領麾下的田承嗣、能元皓、嚴莊等文武出城迎接,與安祿山相見。
“末將史思明拜見大王!”
將近一年的征戰下來,史思明看起來更精明強干,眸子里閃爍著狡黠的眼神,與大腹便便的安祿山形成了鮮明對比。
“呵呵……思明啊,你跟大哥客氣什么?”
安祿山滿臉堆笑的拍著史思明的肩膀,將他攙扶了起來,因為臉上的贅肉太多,他笑起來的時候幾乎將眼睛完全遮蓋了起來。
“你是大王,思明不敢不敬!”
史思明看似恭敬,實則別有用心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