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璘想讓李亨去徐州?想的美!”
張守珪這個老狐貍一眼就洞穿了李璘的意圖,自然不可能讓李偒這個少年身邊多個主心骨,當即一口否決。
“李偒又不是跟在李亨身邊長大,他這個伯父跟在身邊有什么用?讓太子的乳母劉氏隨行即可!”
在張守珪的心里,打算派自己的三子張獻誠與心腹公孫闊陪同李偒南下,順道監視安祿山的一舉一動,自然不可能讓李亨這個親王跟在身邊捉襟掣肘。
“喏!”
中書令唐嘉慶答應一聲,立刻返回“皇宮”回復李璘。
“燕王說了,京城政務繁忙,離不開太師,可由太子的乳母劉氏陪同前往徐州。”
“那好吧,就讓劉氏隨同太子前往徐州,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想法被張守珪識破,李璘只能改變主意,暗地里對劉氏交代一番,讓她到了徐州秘密培養勢力,拉攏一部分“忠義之士”為自己這個大唐皇帝效力。
這劉氏年近三旬,當初是李璘正妻謝氏的堂嫂,因為奶水充足被召入永王府給李璘的兒子做乳母。
后來劉氏的丈夫犯了死罪被處以極刑,劉氏自此便住在永王府,明面上是李偒的乳母,暗地里卻和李璘暗通款曲。
一介婦道人家,謀略自然不能和李亨相比,但李璘別無他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這個姘頭的身上。
“陛下放心,妾身到了徐州自會見機行事。”
劉氏出自官宦之家,父親曾經做過五品的郎官,能夠讀書識字,因此對李璘交代的任務胸有成竹。
甚至在劉氏的內心,想要加深自己和太子李偒的親情,爭取將來取代謝氏成為“大唐皇后”,最不濟也要撈一個嬪妃當當。
次日清晨。
幽州朝廷的早朝在新建成的大殿內舉行。
皇帝李璘端坐在正中的龍椅上,燕王張守珪則坐在一旁,享受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天子一側設座的無敵待遇。
一百多名官員按照職位分列兩旁,由太師李亨、中書令唐嘉慶分別領銜。
唐嘉慶首先拿出了安祿山的奏折當眾宣讀:“楚王于昨日上書,請求設徐州為陪都,并由太子出鎮監國,陛下與燕王已經批準此事,諸位同僚可有建議?”
“陛下圣明、燕王圣明!”
唐嘉慶話音剛落,一個身穿紫袍的年輕官員站出來舉著笏板稱頌。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今年二十二歲。
為了取得張守珪的信任,安祿山在出征的時候把長子安慶宗留在了幽州,表面上是在朝廷擔任官職,其實質上是充當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