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通儒虎口脫險逃出薊縣來到徐州,當面向安祿山講述了戰況的經過。
安祿山及麾下文武聽完后,方才得知王忠嗣是從海上偷襲的幽州,先是利用一支疑兵調虎離山把守衛薊縣的主力吸引到了滄州,然后從海上直撲薊縣,張守珪因此成了待宰羔羊。
“嘖嘖……王忠嗣果然有兩把刷子!”
面對這樣的作戰計劃,安祿山不得不心服口服,如果把張守珪換成自己,十有八九也會中計。
幽州朝廷雖然被一鍋端了,但幽州軍目前還控制著河北道八成的州縣,以及河南道東部地區,觸角甚至已經伸進了淮南,馬上就要兵臨長江,軍事實力幾乎沒有任何損失,這正是安祿山、史思明想要的。
“國不可一日無君,請陛下速登大寶!”
安祿山帶著手下一起勸八歲的李偒登基。
擔負著監督安祿山重任來到徐州的張獻誠也知道此一時彼一時,在幽州朝廷被一鍋端了之后,安祿山就是幽州集團的老大,人在屋檐下必須低頭,只能跟在安祿山身后勸李偒登基。
“那就從安卿之言。”
一個八歲的小孩自然沒什么主見,于是李偒被安祿山、張獻誠等人推上了皇帝寶座,成為幽州軍的新皇帝,并改徐州治所彭城為“大唐”京城,改元“太和”。
“吾皇萬歲萬歲萬歲歲!”
大腹便便的安祿山率領麾下的文武官員在徐州刺史府大堂一起參拜八歲的新皇帝。
“安卿平身、諸位愛卿平身!”
年幼的李偒無聊的坐在新制作的龍椅上,眼神中一片茫然,只能按照大人的教導行事。
隨后,旁邊的太監當眾宣讀圣諭。
冊封楚王安祿山為太尉、尚書令、天下兵馬大元帥、統率全國兵馬。
冊封史思明為東海郡王、驃騎大將軍、天下兵馬副元帥。
冊封安守忠為鄭國公、崔乾佑為韓國公、蔡希德為魯國公,其他重要文武皆有封賞,要么被封為郡公、要么就被封為縣公。
為了拉攏張守珪的嫡系,安祿山又讓李偒冊封張守珪之弟張守琦為邯鄲郡王,張守珪次子張獻甫為武陵郡王,張守珪三子張獻誠為莒國公、加刑部尚書。
至此,幽州朝廷的權力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轉移,從張守珪的手里轉移到了安祿山、史思明的手里。
張守琦、張獻甫、周安邦等原先的幽州勢力也沒有什么出路,只能向安祿山俯首稱臣。
安祿山大筆一揮,在命安守忠、崔乾佑、安慶緒率領十六萬人馬渡江南下的同時,又命李歸仁擔任河北道行軍大總管,統一指揮河北境內的各路兵馬反攻幽州,奪回薊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