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黃河的防汛很快就要竣工了,汛期馬上過去。長安軍很快就會向洛陽發起進攻,你們快想個辦法!”
武靈筠坐在椅子上,愁眉苦臉的詢問一眾心腹大臣。
吐蕃人并沒有成為洛陽朝廷的救世主,盡管吐蕃王子瑯支都、大將軍悉未朗出兵二十萬進攻隴右,但也僅僅只是牽制了十萬左右的唐軍而已。
在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的指揮下,哥舒翰、李楷洛、李光進、張守瑜、高秀巖等人都有出色表現,面對著兩倍的吐蕃人,沉著應戰,絲毫不落下風,使得隴右的戰局進入了膠著態勢。
換句話說,二十萬吐蕃軍隊對隴右的進攻,并沒有調走進攻洛陽的軍隊,準備渡河攻打洛陽的士兵一個也沒有少。
本來指望幽州朝廷出兵懷州,幫忙阻擋杜希望的進攻,沒想到救兵沒等到一個,卻等來了張守珪、李璘淪為階下囚的噩耗。
這讓武靈筠、李琦母子感到絕望和恐懼,又充滿了無力感,仿佛罹患絕癥的病人在等待死亡一樣。
不但吐蕃人救不了洛陽朝廷,甚至二十萬大食軍隊又進攻了一次安西,同樣被蓋嘉運、郭子儀、高仙芝等安西將領擊退,并向西反攻了數百里。
大唐軍隊的戰斗力再次震驚了世人,讓全世界的統治者看到,即便在爆發內亂的情況下,大唐帝國依舊可以吊打藩邦,甚至以一打多。
無論你是突厥還是回紇,無論你是吐蕃還是渤海,甚至你是同樣強大的大食帝國,休想輕易奪走大唐的一寸土地!
武靈筠話音落下,仁壽殿內一片寂靜,無人開口。
大食人出動了,吐蕃人出動了、回紇人出動了,但都被李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剩下的還能指望誰?
指望渤海國嗎?
大武藝雖然出兵了,但打的卻是安祿山,一下子端了安祿山的老巢,這家伙喜怒無常,不按常理出牌,根本指望不上。
指望大唐的羈縻國新羅背叛宗主?
還是指望被新羅人揍到半島一隅的百濟,這個小國連百姓加起來不過才四五十萬人,怕是王忠嗣一個人就能把百濟滅國……
抑或是指望隔著大海的日本人前來幫助?聽說這個島上的國家打仗就像村莊械斗,還是算了吧……
放眼整個天下,洛陽朝廷竟然已經無可依仗,只能等待死亡。
絕望的不止是武氏母子,還有以王琚、裴敦復等人為首的大臣。
“諸位愛卿,本宮在問你們話,為何都啞口無言?
防汛結束后,長安軍就會向洛陽發起進攻,你們都想個辦法啊,裝啞巴就能逃過一死嗎?”
武靈筠用幽怨的眼神掃了滿朝文武一眼,眼淚幾乎就要奪眶而出。
片刻的沉默之后,最終還是李林甫站了出來:“臣倒是還有兩個法子可以嘗試,只是不知道太后與陛下是否同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