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不敢抬頭,一個個好似雞啄米般不停的叩首。
他們不敢奢求李瑛重新起用,只要能保住自己以及家人的性命,就算燒了高香。
跪在李瑛面前的官員有八十多人,比前幾天迎接杜希望的時候多了一倍,那些閉門不出,躺在家里擺爛的官員也都走出家門向李瑛認罪,以免大禍臨頭。
這些官員之中,雖然有人主動投靠武氏母子,但也有人迫于形勢,逼不得已才支持武氏母子,如果全部予以懲罰,這個數量實在龐大。
“都起來吧!”
李瑛抬手招呼眾人起身,“朕知道你們大多數是迫于形勢,才尊李琦為帝,但也有人卻是心甘情愿的為虎作倀。
朕會派人調查清楚,凡是被裹挾從眾者,既往不咎。
但如果為武氏母子出謀劃策,充當迫害李祎、蕭嵩這幫忠良的馬前卒,朕定當嚴懲不貸!”
蕭炅馬上站出來道:“臣檢舉奸臣裴敦復,此人乃是武氏死黨。他為武氏出謀劃策,打擊忠臣,與陛下作對,十惡不赦!”
李瑛掃了一眼群臣,蹙眉問道:“裴敦復何在?”
“在家里閉門不出。”
蕭炅彎著腰答道,“此人一直是武氏黨的骨干,在武氏政變之后被任命為左相,與李林甫同為武氏之爪牙,請圣人將他下獄問罪!”
在李隆基時期,擔任京兆尹的蕭炅就與裴敦復結下了梁子,那時候裴敦復的職位是光祿卿,地位不及蕭炅顯赫,因此心里雖然痛恨蕭炅,但表面卻只能低眉順眼的服軟。
后來,因為提議冊封楊玉環為貴妃,惹得李隆基龍顏大悅,裴敦復由此飛黃騰達,由光祿卿改任御史大夫,并加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躍成為了當朝宰相。
小人得志的裴敦復開始原形畢露,多次在公開場合貶低蕭炅,使得兩人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
裴敦復的宰相才當了不到半年,武氏一黨就發動政變把李隆基從龍椅上拉了下來。
只不過裴敦復一直都是“惠妃黨”的骨干,他非但沒有如蕭炅之愿倒臺,反而被武氏任命為門下省侍中,成了與李林甫齊名的“左相”。
而蕭炅作為原先忠于李隆基的大臣,不但丟了頗具實權的京兆尹,也沒撈到什么實權職位,僅僅被冊封為宗正卿。
于是,裴敦復更加處處為難蕭炅,使得他在洛陽朝廷舉步維艱。
蕭炅雖然心有不甘,但面對這位武太后面前的大紅人,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低三下四的認慫。
現在武氏倒臺,洛陽朝廷換了主子,蕭炅便急不可耐的跳出來檢舉裴敦復這個政敵。
聽了裴敦復的話,李瑛當機立斷,招呼一聲:“呂奉仙何在?”
“臣在!”
監門衛大將軍呂奉仙應聲出列。
“立刻帶人包圍裴敦復的府邸,將他下獄,交由大理寺發落!”
“遵旨!”
呂奉仙答應一聲,引了五百勁卒前去捉拿裴敦復。
李瑛的目光掃了一遭跪在眼前的官員,似笑非笑的道:“蕭卿做的不錯,你們也可以踴躍舉報那些為武氏效力的死黨!”
自古以來,大多數奸臣畏威而不畏德,光施行仁政做個老好人不一定有用,軟硬兼施才能更好地震懾人心。
所以,李瑛可以赦免那些被裹挾屈服的官員,也能毫不猶豫的處決那些為武氏賣命的走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