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河南商丘市,此地東距徐州四百里,西至洛陽六百里,地勢平坦,境內河流縱橫。
宋州自古以來被稱作“江淮屏障”,為兵家必爭之地。
大運河與淮河眾多支流在境內縱橫捭闔,水運發達,引得各地商賈云集于此,使得宋州成為了大唐帝國的一線城市。
宋州治所被稱作“宋城”的原因,就是它在春秋時期乃是宋國的國都,因此得名“宋城”。
提起“宋城”這個名字,也許后人不太熟悉,但在安史之亂時期,這座城池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那就是“睢陽保衛戰”。
原因無他,因為宋州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睢陽郡”。
在原來的歷史中,唐肅宗至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57年,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
叛軍為了南下江淮,派遣大將尹子奇率領十三萬兵馬從洛陽殺奔宋州,意圖攻下這座重鎮,直撲徐州與揚州,進而劍指江南。
此時,大唐皇帝李亨已經拋棄了混亂的州名,改用“郡”來稱呼各地,而宋州也被改為睢陽郡,各州刺史全部改稱“太守”。
擔任睢陽太守的許遠面對聲勢浩大的叛軍驚恐不已,急忙派人去向屯兵雍丘的“汴州防御使”張巡求救。
此時,張巡手里只有三千兵馬,而睢陽城內的守軍僅有四千,兩軍加起來也不過只有七千人。
但張巡深知,一旦被叛軍攻占了睢陽這座軍事重鎮,叛軍就會長驅直入,將鐵騎踏入江南境內。
于是,張巡毫不猶豫的率部趕往睢陽,協助睢陽太守許遠守城,阻擋叛軍南下。
隨后,十三萬叛軍兵臨城下,將睢陽層層包圍。
于是,中華歷史上空前慘烈的“睢陽保衛戰”拉開帷幕。
叛軍于正月底圍困睢陽,雙方鏖戰至夏天,城內糧食告罄,僅剩的五千守軍食不果腹,每日饑腸轆轆,而周圍的唐軍卻都作壁上觀,見死不救。
一心報國的張巡下令堅守不退,哪怕戰至最后一人!
為了解決缺糧的困境,張巡親手殺死了自己新納不過倆月的小妾,混合著馬肉煮熟,讓麾下的將士填飽肚子。
張巡的行為仿佛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于是許多同僚開始效仿,睢陽太守許遠一口氣殺了二十多名年老體衰的家奴,將他們的肉混合著馬肉煮熟,充作軍糧。
在填飽了肚子之后,唐軍戰斗力大增,繼續固守睢陽,與叛軍血戰到底,猶如一道鐵閘阻擋著叛軍的南侵。
睢陽城被叛軍圍的水泄不通,外面的糧食進不來,挨餓的不止守軍,還有城內的四萬百姓。
家家戶戶的存糧被吃光之后,百姓們開始吃狗、貓等各種家禽,吃樹皮、樹葉、樹根,捕捉老鼠、鳥雀充饑,到最后吃的城內光禿禿一片,毫無生機。
在長期的饑餓下,大量的百姓餓死街頭,或者被餓的奄奄一息,在家中等死。
反正這些百姓早晚都會被餓死,于是張巡下達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命令——“殺百姓以充軍糧”。
餓死在街頭的尸體會被守軍吃掉,但這些尸體大部分都已經餓的皮包骨頭,身上剝不下來幾斤肉,很難維持守軍的口糧。
于是,守軍開始屠殺那些瀕死的百姓,趁著他們身上還有肉的時候殺掉,以充軍糧。
根據《新唐書》記載,睢陽保衛戰時期,被守軍吃掉的百姓多達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