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皇甫惟明與崔希逸兩個節度使只是開始,后續還要任命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會議繼續進行。
“吐蕃人在隴右境內屯兵二十多萬,與我軍鏖戰了一年,死戰不退。
如果哥舒翰不能迅速擊退吐蕃人,那么隴右省下轄各州需要源源不斷的為哥舒翰供應糧草。
故此,隴右布政使必須任命一個內政能力卓越之人,朕建議調蒙古都護顏真卿來隴右執掌政務,由高適接任蒙古都護之職。”
李瑛抬手捻著漂亮的胡須,客氣的征詢在座大臣的意見。
顏真卿與高適在蒙古搭檔了兩年,率領近百萬突厥人與漢人在高原上修建了蒙州、宓州、覽州三座城池,不僅圓滿的完成了建設城池的任務,還很好的促進了民族融合,對突厥人不斷的實行漢化。
在兩人的齊心協力下,原先的突厥牙帳被改建成了一座方圓數十里,異族風格與漢族風格相結合的大型城池,城內的居民高達五十萬,一舉超過了太原,成為了大唐第三城池。
現在的蒙州已經是以突厥人為主,漢人為輔,另外還有契丹人、渤海人、回紇人、高句麗人的多民族城市,城內以畜牧業為主,向內地販賣牛羊,各地商賈云集,經濟繁榮。
蒙州之所以發展的如火如荼,除了這里原本就是突厥汗國的牙帳,城內擁有四五十萬居民之外,還和顏真卿獎勵商賈,免除賦稅的政策息息相關。
由于內地烽火四起,許多商賈紛紛從隴右、河北、山東、河南,甚至四川遷徙到蒙州做生意,使得這座草原上的城池變得人丁興旺,繁榮富庶。
除了蒙州在草原上拔地而起之外,宓州與覽州也都建設的頗具規模,城市人口俱都超過了二十萬人。
一時之間,原本以游牧為主的草原上出現了三座城池,宛如鼎足而立,遙相呼應。
顏真卿還發動百姓在草原上修建水庫,夏天積蓄雨水,使得草原上水草豐茂,牛羊成群。
兩人除了把蒙古都護建設的繁榮富強之外,在軍事上也是積極發展,靠著阿史那烏蘇的幫助組建了四萬人的突厥騎兵,另外還有三萬漢人軍隊,可謂兵強馬壯。
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屢次來犯,都被顏真卿與高適挫敗,只能垂頭喪氣的劫掠那些散居在草原上的突厥人,根本無力侵犯三座城池。
短短兩年的時間,顏真卿與高適可謂功勛卓著,提到他們的名字,滿朝文武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李瑛要調顏真卿出任隴右布政使、升高適為蒙古都護,在座眾人誰也沒有意見,一個字,服!
眾臣紛紛道:“顏、高二人能文能武,足可勝任這兩個重要職位。”
蒙古都護現在被定性為中都護府,級別低于安西大都護府,屬于正三品,顏真卿調任隴右布政使,屬于平調。
高適由宓州刺史升任蒙古都護,屬于遷升,而且蒙古三城現在已經走上了正軌,憑高適的能力,足可應對回紇與渤海國的突然進攻。
除了隴右處在戰爭中,布政使需要能力超強之人坐鎮,四川、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河北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境內烽火遍地,布政使必須能文能武,配合軍方與叛軍、吐蕃人作戰。
李瑛又提出了四川布政使的任命:“朕建議由岑參出任四川布政使。”
歷史上的岑參先在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手下做七品的節度使判官,一直都是中下層官員,直到唐代宗大歷元年,才被冊封為從四品的嘉州刺史,在四川主政一方。
雖然岑參的仕途不像高適那么顯赫,但他一直輾轉于軍營之中,作品也是豪邁奔放,李瑛決心信任岑參一次,讓他擔任正三品的四川布政使。
在座眾人都知道,這位皇帝對“開元詩館”的舊部寵愛有加,岑參雖然資歷淺,但跟著李光弼也立下了不少功勞,而且人在四川,就地任職也說的過去。
“既然陛下信任岑參,那就讓他試著主政四川便是。”
顏杲卿作為李瑛的嫡系,昔日天策府長史,主動站出來替岑參說話。
就這樣,四川布政使的人選也敲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