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小慶彎腰領命。
到了下午,圣人在同一天喜獲兩子一女的喜訊很快在三大內傳的沸沸揚揚,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等衙門也都陸續知道了喜訊,俱都紛紛來到大明宮向天子道賀。
唯一讓滿朝文武頭疼的是,大喜事臨門,又得給陛下隨份子錢了。
……
郭子儀率部日行六十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進入了山東境內。
從長安到濟南郡一千八百里路程,這樣的行軍速度堪稱神速。
要知道郭子儀的這支人馬百分之九十都是步兵,全軍上下僅有三千騎兵。
而且現在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三萬大軍頂著烈日趕路,一個月下來大部分人都曬得皮膚黝黑。
郭子儀為了讓麾下將士看到自己的決心,每天都徒步行軍,硬是靠著雙腳從長安走到了濟南。
一路走來,無論下雨刮風,隊伍都風雨無阻的前進。
若是今天因為下雨耽誤了,那就明天晝夜行軍,把耽誤的時間補回來。
郭子儀不僅自己徒步行軍,還要求自己的兩個兒子郭曜、郭旰也徒步行軍,不得騎馬。
在郭子儀的以身作則之下,這支人馬士氣旺盛,一路斗志昂揚,以行軍代替練兵,士兵素質都獲得了大幅提升。
馬燧見狀感慨不已:“節帥不愧是大唐名將,這一個月的行軍下來,勝過將士們操練半年的功夫。”
郭子儀撫須笑道:“在黃河岸邊還算涼爽,也不缺少水源,等到了漫天黃沙的安西,那才是鍛煉人的地方。”
七月初,這支生力軍抵達了濟南郡治下平陰縣。
山東境內下起了滂沱大雨,并且連下三天,黃河水位高漲。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肯定無法再繼續進軍,郭子儀下令全軍進入平陰縣城休整,并派遣使者前往一百里之外的濟南城下聯絡杜希望。
得知郭子儀的援兵已經抵達平陰,杜希望大喜,暫時停止了攻勢,等待援兵抵達,再合力攻城。
郭子儀在帥帳內召見了南霽云、馬燧等麾下將領,部署秘密任務。
“濟南乃是連接河南河北的重要城池,若是叛軍知道我軍前來協助杜希望,必然傾力前來救援。”
“敵軍的救援來自兩個方向,一個是河北滄州的李歸仁所部,另外一個就是安祿山的徐州軍。”
“故此,本將決定派遣兩支人馬借著雨季的掩護離開平陰,前往敵軍救援路線上設伏,打叛軍一個措手不及。”
南霽云、馬燧等人紛紛抱拳:“末將以節帥馬首是瞻,請節帥盡管下令!”
郭子儀指了指輿圖上的泰山郡:“有勞南霽云將軍率領八千人趕往泰山郡境內,尋找必經之路設伏,等候叛軍自投羅網。”
“末將遵命!”
南霽云接過令箭,拱手領命。
郭子儀又把目光落在馬燧的身上:“命馬燧率領八千人渡過黃河,在禹城、臨邑一帶尋找合適的地點設伏,等到叛軍來援濟南時,殺他個猝不及防!”
馬燧雖然只有十七八歲的年齡,但從長安一路行來,郭子儀被他的穩重和韜略深深折服,年紀輕輕便已經頗有大將風度,加以栽培必成大器。
為了鍛煉自己的兒子,郭子儀又命郭曜擔任馬燧的副將,隨他一起度過黃河,前往濟南北部地區設伏。
計議停當,等著雨勢變成陣雨之后,南霽云與馬燧各自率領八千人馬兵分兩路,悄悄的離開了平陰縣城,奔赴各自的目的地。
大雨過后,雖然道路有些泥濘,但烏云蔽日,卻十分涼爽。
馬燧在馬上回望平陰城這個彈丸之地,在心中暗自立下誓言。
“聽說比我還要年輕的李晟就是在這里立下的大功,全殲了阿史那承慶的一萬人馬,此番我既然來到這里,也要像他一樣揚名立萬!”
由于連續的降雨,黃河上波濤滾滾,河流的面積加寬了兩倍不止。
馬燧在岸邊暫時屯兵,派人四處征集船只,用了兩天的時間方才從黃河南岸去到了北岸,隨后在向導的引領下朝著臨邑縣城進發。
得知馬燧已經率部過河,這場強降雨也已經結束,郭子儀率領城內的一萬四千人馬離開了平陰縣城,繼續向濟南郡治所歷城挺進。
郭子儀下令將全軍隊形拉長,加大士兵之間的間隔,多豎旗幟,制造出三四萬人馬的規模,以迷惑燕軍的斥候,掩護南霽云和馬燧前往目標地點設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