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重新打通徐州與河北的連接,安祿山只好派遣安守忠為主將,阿史那承慶為副將,率領六萬人馬向北進入山東地區與郭子儀決戰,爭取奪回濟南這座重鎮。
為了連通河北,史思明也派遣了安祿山的心腹大將田乾真提兵三萬北上,越過巨野澤,與安守忠夾擊郭子儀,力爭畢其功于一役。
一時之間,山東大地風起云涌,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在吐蕃境內,李光弼繼續率領八萬唐軍向著邏些城逼近,并再次擊敗乞力徐,把戰線推進到了馬爾康地區。
也許是感受到了李光弼帶來的威脅,吐蕃贊普尺帶丹朱向隴右境內的軍隊發出了撤兵的命令。
統兵的吐蕃王子瑯支都與悉未朗只能不甘心的退兵,從攻打了一年的隴右地區撤兵。
看到吐蕃撤兵,隴右大都督哥舒翰率領十萬唐軍尾隨追襲,與李楷洛、來曜兵分三路,迅速攻入了原先的吐谷渾地區,相繼奪取了多處吐蕃人的軍事要塞。
于是青海地區攻守易勢,持續進攻了一年的吐蕃人變成了防守方,被動挨打了一年的唐軍變成了進攻方。
吐蕃人沒有辦法,只能且戰且退,利用吐谷渾境內的險要地形與唐軍展開攻防戰。
李瑛接到哥舒翰的奏折之后,命令隴右布政使顏真卿全力保障大軍的糧草供應,讓哥舒翰死死咬住吐蕃人撤退的步伐,為李光弼挺進吐蕃創造條件。
站在龍首原上向西遠眺,秋風蕭瑟,一片蒼茫。
西下的夕陽構成了一副雄壯的畫卷,大唐天子仿佛聽到了邊陲的號角與廝殺聲。
“我大唐兩路雄師總計二十萬,合圍吐蕃,說不定真能提前幾百年征服高原!”
這一刻李瑛心潮澎湃,雄心萬丈。
如果真的能夠成功的征服青藏高原,再平定安史之亂,加上翦滅突厥之功,自己應該能夠望漢武帝之項背了吧?
站在身后的李泌應聲道:“李光弼可真是有魄力啊,沒想到戰局竟然真的在向他的預言發展。如果他能與哥舒翰步步為營,兵臨邏些城下真的極有可能滅亡吐蕃!”
李瑛背負雙手,蕭瑟秋風吹得他龍袍獵獵作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令。
“傳朕旨意,讓戶部優先保證西征軍的錢糧,哪怕是晚幾年平定安史之亂,也要爭取一舉蕩平吐蕃!”
今年滅不了安史叛軍那就明年再繼續,但兵臨邏些城下的機會卻是可遇而不可求!
如果不是尺帶丹朱貪心,傾巢而出兩路進軍,企圖一口吃成胖子,同時拿下大唐的隴右與四川地區,又怎會讓唐軍找到反殺的機會?
“奴婢遵旨!”
站在后面的內侍省知事諸葛恭抱著拂塵領命。
李瑛的目光又望向東方。
在那里,郭子儀與仆固懷恩各率十萬唐軍正在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等燕軍主力決戰。
參戰的唐將可謂將星璀璨,除了兩大統率之外,還有李晟、辛云京、馬燧、南霽云、李抱玉等大唐名將。
而叛軍也有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能元皓、李懷仙等悍將,可謂精銳盡出。
相比于西方戰線,東方戰線同樣不容有失!
如果唐軍獲勝,有很大概率在一年之內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平定叛軍。
如果被燕軍獲勝,那么大唐將會喪失這一年來積累的優勢,被安祿山把河北、山東、江淮、江南等地重新連接起來,甚至是兵臨洛陽城下。
就在這時,監門衛大將軍呂奉仙騎乘快馬向龍首原趕了過來,迅速來到皇帝面前翻身下馬,拱手稟報。
“啟奏陛下,李嗣業率領兩萬人馬從四川歸來,并把逆賊李公甫全家押解了回來,此刻他正在丹鳳門等候陛下召見。”
“哦……李嗣業回來了?”
李瑛面露喜色,在唐軍與燕軍僵持之際,李嗣業率領的這支精銳勢必讓唐軍如虎添翼,甚至能夠起到奇兵的作用!
“走,跟朕回宮見見李嗣業,聽聽他這一年來在四川的所見所聞!”
李瑛翻身上馬,帶著李泌、呂奉仙等人,在數百金吾衛的簇擁下下了龍首原,自玄武門返回大明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