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稟報完畢之后,財政大臣劉晏隨后出列稟報。
“大唐寶鈔”發行至今已經有三個月,穩中向好,在各地鹽販、酒商的帶領下,目前市場流通率已經超過了黃金和白銀,成為了僅次于銅錢的第二大貨幣。
經過關中地區這段時間的試發行,已經可以在其他地區推廣,因此奏請圣人批準下個月在河東、河南兩地發行推廣。
“劉卿干得好!”
李瑛對此深感欣慰,“你們少府監要在推廣寶鈔的同時,在關中、河東、河南各地逐步開設錢莊,由少府監直接派員經營,每日核對賬目。”
李瑛計劃在全國各地逐步開設“國營錢莊”,將老百姓的錢吸納到手中,方便朝廷周轉。
當然,大唐百姓還沒有把錢存進錢莊的理念,想要一開始就吸納到大量的存儲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有句話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開始推廣,總會有人愿意接受新的理念。
更何況,錢莊除了吸納存款之外,還肩負著兌換貨幣的重任。
朝廷既然推廣紙幣,那就要讓老百姓有把手里的紙幣換成銅錢或者白銀、黃金的地方,而且還得簡化手續,這樣才能取得老百姓信任,讓“大唐寶鈔”逐步被民間接受。
“在朕的計劃中,等天下穩定之后,要在全國一千五百多個縣城建設至少一萬個錢莊,每個縣至少有兩到三個錢莊,便于百姓存取兌換。
故此,朕決定設立‘銀監司’,自即日起由劉晏擔任銀監司司丞,掌管全國各地所有的錢莊,并繼續兼任少府監少監職位。”
李瑛坐在龍椅上,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說道。
一句話總結,李瑛要任命劉晏擔任“大唐中央銀行”的行長,掌管全國各地的銀行,并逐步與印刷錢幣的少府監剝離,各司其職。
少府監負責鑄造銅幣、銀鋌、金餅、寶鈔,而銀監司則負責發行、推廣、管理,避免某一個部門獨攬大權。
劉晏高興的領命:“臣謹遵圣諭,愿為大唐的財政庶竭駑鈍,雖死無悔!”
大唐寶鈔發行三個月以來,逐漸在市場中變得活躍,這也讓當初顧慮重重的官員打消了疑慮。
看來擔心寶鈔變廢紙純屬杞人憂天,大唐皇帝在財政上確實有兩把刷子,不服不行!
除了“大唐寶鈔”逐步走上正軌之外,出使新羅借錢的戶部侍郎王縉以及前往南詔借錢的少府少監崔佑甫也相繼返回了長安,但兩人帶回來的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新羅王熱情款待王縉,并慷慨解囊,撥付了王縉價值四百萬貫的黃金與白銀,借給大唐皇帝平叛。
王縉千恩萬謝,代表大唐立下借款字據,隨后押解著真金白銀跨海運到幽州境內,再走河北、河東,最終押解回了長安。
當初,大唐皇帝給王縉要求的借款數額是五百萬貫,新羅王能撥付四百萬貫,足見其對大唐誠意十足。
而南詔王皮邏閣則耍起了滑頭,得知崔佑甫是代表大唐來借錢的,便一直避而不見,讓兒子閣羅鳳與大臣們和崔佑甫周旋。
崔佑甫想盡了各種辦法,最后只獲得了價值十萬貫的資助。
而且南詔人也不要字據了,臉上寫著你哪里來的趕緊回哪里去,我們不借給你大唐更不敢指望你們還錢……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李瑛聽完崔佑甫的稟奏后冷哼一聲,看來南詔人并不會真正的對大唐心服口服,等將來滅了安祿山之后一定要騰出手來收拾南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