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的義父,四十歲的義子成何體統?
劉伶接了義父的命令,帶了幾名小太監隨行,與禮部的一批官員騎馬離開真定縣,很快抵達了百里之遙的定州治下無極縣,并在大街小巷以及城外的鄉鎮張貼采選良家子的告示。
采選告示很快貼到了甄家莊,外出訪友的甄士良看到后喜憂參半。
喜的是一切都在那位賈公公的計劃之中,按照這個進度,甄環絕對能夠順利進宮,追逐榮華富貴。
憂的是自己剛與這位女兒建立了感情,現在又要面臨分別的憂愁,日后將會再次面臨身邊無兒無女的窘境。
但甄士良還是回到家中對“甄環”如實相告:“女兒啊,朝廷的采選告示貼到了咱們甄家莊的村口,明天阿耶就帶著你進城報名。”
“這可真是太好了!”
望眼欲穿的楊玉環歡呼雀躍,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女兒終于可以進宮了。”
甄士良夫妻望著興奮的女兒,強顏歡笑,內心五味雜陳,既有高興也有悲傷。
看到“父母”這副表情,楊玉環立馬送上安慰。
“阿耶阿娘莫要傷心,女兒雖然跟你們才相處了一個多月,但卻能感受到你們對我的關懷絲毫不比親生女兒少。
倘若女兒進宮之后站穩了腳跟,能在圣人身邊獲得一定的地位,女兒便討一座院落,將阿耶阿娘接進京城,隔三差五的出宮探望你們。”
甄士良聞言欣慰不已:“阿環能有這副心腸,我與你阿娘已經十分開心了。
進了宮絕不像你想的那么簡單,你安心的在宮中立足,不要牽掛我們,每隔三兩年能回來看看我們,我與你阿娘便知足了!”
楊玉環抹淚道:“阿耶與阿娘盡管放心,無論女兒將來能否出頭,都不會忘了你們的養育之恩。”
要進城參加采選,并不只是長得漂亮就行,需要先獲得鄉正的舉薦書信,證明應采女子的身份,或者是官員子女或者是士族出身。
甄家莊是個大莊,也是無極縣甄氏的聚集地,全莊有人口三千多人,比很多鄉亭的人口都要多,甄家莊的鄉正也是出自甄氏。
而甄士良既是甄氏族人又曾經做過縣丞、主薄等地方官員,很快就從鄉正那里拿到了舉薦信。
次日天色拂曉,甄士良便帶著甄環乘坐馬車趕往無極縣城。
甄家莊距離無極縣城不過二十多里,不消一個時辰便進了城。
甄士良一路打聽,很快找到了采選團所在的驛館,然后呈上舉薦信,以及致使文書,報名應采。
聽說有來自甄家莊的女子應采,提前得到叮囑的胥吏立刻去向劉伶稟報:“劉公公,來了個姓甄的女子應采。”
劉伶正愁萬一找不到姓甄的怎么回去向義父交代,聽了胥吏的話登時喜出望外。
“馬上把人帶進來讓咱家瞧瞧!”
“喏!”
胥吏答應一聲,轉身而去,很快就把甄士良父女帶進了采選大堂,讓負責甄選的劉伶與禮部官員過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