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朝的爵位制度,除了皇帝特別恩準“世襲罔替”的爵位可以一直傳承下去之外,絕大部分親王、郡王、國公的爵位都需要降級承襲。
而程咬金的盧國公就是李世民當年特別恩準可以“世襲罔替”的爵位,在程咬金去世之后又傳給了他的兒子程處默。
但李治上臺之后覺得讓老程家世襲罔替國公的爵位太占便宜,在程處默死后把他兒子程伯獻繼承的爵位降為了“廣平郡公”,依舊可以“世襲罔替”。
程伯獻死后,廣平郡公的爵位傳給了他的長子程若冰。
程若冰雖然承襲了郡公的爵位,但卻無法獲得李隆基的重用,于是率領全家返回了山東老家東阿縣定居。
程若冰在開元十五年去世,他的廣平郡公由長子程昌胤承襲,此時已經傳到了程咬金的玄孫輩。
程家的郡公雖然在長安排不上號,但在東阿縣卻是大人物,不要說東阿縣令點頭哈腰,就算是濟州刺史也要賣幾分面子,因此養成了程家驕橫跋扈的習慣。
這惹事的程昌順排行老三,因為兒子強搶民女的時候遭到村民毆打,臉上掛不住,便率領程氏族人上門報復,與村民大打出手,最終釀成了二十三人死亡的大案。
李瑛看完濟州刺史的奏折之后,當朝做了裁決:“程昌胤身為功勛之后,不知道約束族人,安撫百姓,反而縱容族人欺壓良善。
傳朕旨意,即刻革去程昌胤廣平郡公的爵位,由大理寺、刑部火速派人趕往東阿,會同濟州刺史,嚴查此案。
凡涉案之人,一律依法懲治,該殺的殺,該抓的抓,從嚴從重從快,絕不姑息!”
大理寺卿李亨與刑部尚書皇甫惟明一起舉著笏板領旨。
“大理寺(刑部)遵旨!”
李亨退下之后,戶部尚書劉君雅站出來稟報近期荊楚一帶雨水連綿,可能會對莊稼的產量造成影響,從而導致受災地區的賦稅減少。
李瑛目光掃向工部尚書韋堅、都水使者盧杞,要求這兩個部門即刻派人趕赴荊楚一帶視察災情,防患于未然。
“你們一定要記住,糧食減產事小,洪澇災害事大。一旦出現洪災,定會讓黎民涂炭,百姓遭殃!”
韋堅與盧杞舉著笏板齊聲領命:“臣等謹記陛下的教誨,一定會把防汛抗洪放在第一位。”
隨后,京兆尹韋陟出列稟報了一些京兆府的重要事務,在早朝進入尾聲的時候,禮部尚書東方睿又站了出來,舉著笏板稟奏。
“啟奏陛下,來自京兆、太原、山西、河北等地的良家子已經陸續入京,目前住在禮部寢院的人數已經達到一百三十人,臣建議陛下擇日進行采選,全部轉移到宮中。”
李瑛也覺得時候差不多了,在略作思忖之后頷首答應了下來。
“既然如此,那你們禮部就擇日把所有的良家子送到西內苑里面的弘義宮起居,由內侍省培訓宮規禮儀,朕擇日采選佼佼者以充后宮。”
“臣遵旨!”
東方睿舉著笏板領命,隨即退回班列。
見沒人再說話,李瑛提高嗓門問了一聲:“諸位愛卿,哪個還有本啟奏?如果都沒了,那就散朝吧!”
“兒臣有本啟奏!”
站在一側的太子李儼捧著笏板吆喝了一聲。
李瑛雙眸轉動,瞥了這個兒子一眼:“你有何事啟奏?”
李儼低著頭道:“二郎心智逐漸成熟,已經到了娶妻的年齡,兒臣懇請父皇從良家子中擇其一二許配給二郎,為其成家立業,遷出大明宮。”
李瑛眉頭蹙起:“這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二郎的想法?”
李儼彎著腰不敢直視父親的目光:“此乃兒臣自己的想法!”
李瑛撫須道:“朕自會詢問二郎的意思,此事你不用管了,退下吧!”
李儼如釋重負:“謝父皇成全!”
“退朝!”
大唐皇帝依舊如同往常般第一個離開太極殿,隨后滿朝文武魚貫退出,早朝就此結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