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心中有些酸楚,戛聲問道:“你昨夜見他了?”
吉小慶站在一邊如實回答:“昨夜戌時中,諸葛恭曾經拎著一壺桂花酒去找奴婢,與奴婢對飲。”
在吉小慶的攙扶下,李瑛緩緩起身,面無表情的道:“你倆談論什么了?”
吉小慶便把昨夜兩人談話的內容大致敘述了一遍,最后強調道:
“諸葛知事說作為一個賢宦應該勸圣人以江山為重,勵精圖治,勿要做出影響聲譽之事。
而奴婢則說作為一個忠宦應該唯圣人之命是從,無論對錯,都應該全力以赴、不擇手段的完成命令。”
“唉……”
聽到這里,李瑛基本上已經能夠猜透諸葛恭決心赴死的原因了。
李瑛緩緩走到御案前,在龍椅上落座。
站在旁邊的吉小慶將桌案中央的玉璽拿起,露出了壓在底下的遺書。
“圣人請過目!”
李瑛伸手拿起信箋,只見信封上工整的寫著“奴婢諸葛恭敬啟圣人”一行楷書。
“呼……”
李瑛做了個深呼吸,強迫自己心情平靜下來,緩緩從信封中將紙箋抽出,逐字逐句的閱讀起來。
“奴婢諸葛恭本瑯琊一寒門之后,十二歲父母早亡,孤苦無依,膝下更有一弟一妹嗷嗷待哺。
為謀生路,奴婢遂賣身入宮為宦,幸遇高力士提拔,遂小有成就,終遇時為東宮之陛下。
奴婢跟隨陛下二十載,不敢說嘔心瀝血,只能說勤勉誠懇,幸未辜負陛下所托,不敢言功。
陛下忍辱負重,于儲君之位蟄伏二十年,終登大寶,君臨天下,奴婢喜極而泣,深為陛下驕傲,更信蒼天不負有志之人。
陛下授奴婢內侍省知事,命奴婢統領三大內,奴婢誠惶誠恐,唯恐有負陛下所托,雖竭盡全力,亦只能做到如此。
逆賊李琦僭越稱帝,導致十萬將士戰死沙場,其罪當誅!
然陛下已除李琮、李璘二賊在前,囚禁李隆基、李琚父子在后,亦有將李璲廢為平民之舉。
雖諸賊罪有應得,陛下更是從輕發落,但諸賊皆與陛下乃是骨肉兄弟,難免引起流言蜚語,更有小人在背后詆毀,污蔑陛下心狠手辣,蛇蝎心腸。
若陛下再誅李琦,唯恐流言更盛,無盡罵名,滾滾而來,令陛下名譽受損。
然李琦僭越稱帝,罪大惡極,不殺如何給滿朝文武交代?如何撫慰十萬冤魂?
故此,奴婢遂假傳圣旨,謊稱陛下寬宏大量,赦免李琦死罪改囚于太安宮,以彰陛下之德。
奴婢趁李琦不備,將之賺到兩儀殿,手刃此賊,冠其欲刺圣人之罪。
奴婢又恐世人懷疑,遂以命相抵,造成其行兇之狀,以消世間之疑慮。
如此,必讓世人知曉陛下本欲赦免李琦,奈何此賊恩將仇報,欲刺陛下
如此一來,世人便知陛下寬宏大量,宅心仁厚,定能消弭世人對陛下之詆毀。
陛下乃千古一帝,名聲猶如堤壩,須當時刻提防,日夜鞏固。
若堤壩顯露縫隙之時,定已千瘡百孔,潰覆在即,屆時欲救晚矣!
奴婢今日以命護陛下之名聲,懲逆賊李琦,慰十萬將士之亡魂,死得其所,請圣人勿為奴婢哀傷!
更望圣人日后勵精圖治,以德治國,以仁治國,若能曠日持久,晚年勿聵,必成千古一帝,名垂萬載!
同僚吉小慶機敏睿智,忠心耿耿,處事果決,可堪大任,奴婢西去之后陛下可將宮中大事相托,應不負陛下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