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夏休息了兩天之后,錦衣衛鎮撫使司乙從汝南趕到,向李瑛做了稟報。
“臣已經將密旨交到了李嗣業將軍的手中,請陛下盡管放心。”
“李嗣業是哪天到的汝南?”
李瑛放下手里正在起草的書信,和顏悅色的問道。
“前天傍晚。”
司乙畢恭畢敬的拱手回答。
“哦……李嗣業這速度可真快的啊!”
李瑛聞言擊掌大笑,“南陽前幾天連續下了兩場大雨,道路泥濘,沒想到他竟然當真完成了任務,這李嗣業的統兵能力當真被小覷了!”
在后世的歷史之中,世人都稱贊李嗣業作戰勇猛,有萬人之敵,但卻很少提及他的統率能力。
正是由于歷史上的成見,在李瑛的心中把李嗣業當成了李存孝、張飛這類的悍將,有些輕視他的統兵能力。
現在看來,李嗣業的統率能力絕對不差!
從長安到汝南,迢迢一千二百里路程,而且中間還遭遇了兩天的大雨,想不到李嗣業竟然如約將五萬大軍帶到了目的地,這份統率能力足以讓自己刮目相看。
去掉下雨的兩天,李嗣業等于實際上只用了十三天的時間,相當于每天急行軍九十里。
“好啊,好啊,虎步關右的夏侯淵也不過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而且那是以騎兵為主!”
“而如今,朕的李嗣業將軍僅用了半個月就行軍一千二百里,完全不輸夏侯淵!”
“要問誰敢橫刀立馬,唯我李大將軍!”
李瑛在書房中來回踱步,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對于李嗣業更是不吝贊美之詞。
順利的抵達汝南,這意味著李瑛偷襲南京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
但要想成功的拿下南京,出其不意的兵臨南京城下還只是第一步,畢竟安祿山也不是吃素的。
根據斥候稟報,南京城內目前還有三萬左右的兵力駐守,除了安祿山帶著整個偽燕朝廷在這里之外,統兵武將為能元皓與牛廷玠二人。
這兩人的打仗能力雖然比不上安守忠、崔乾佑這個級別,甚至比李歸仁、田乾真也要差一些,但不在蔡希德、田承嗣等人之下,最起碼是個中規中矩的將領。
李瑛在長安的時候查過兵部的資料,沒有查到牛廷玠的確切信息,估計此人是被安祿山破格提拔的。
但這個能元皓卻是有名有姓,他是高句麗的后人,其父能昌仁曾經擔任過沙州刺史,長期駐守邊陲。
能元皓從軍之后輾轉調到了東北的柳城,擔任柳城兵馬使,最終被安祿山籠絡,加入了河北叛軍。
雖然李嗣業率領的這兩萬人馬南征北戰,堪稱大唐最精銳的部隊,但以五萬人攻打三萬人把守的南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安祿山在把昔日的江寧縣改名為南京之后,命令陳希烈擔任南京尹,在過去一年征用了十幾萬民夫加固城墻,要想破城,光靠強攻拼人頭是絕對不行的!
而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內,李瑛有空就在太極宮完善這個計劃,已經有了細致的操作計劃。
一個善于用兵的統帥不能只做戰略規劃,必須擁有出色的微操能力,如此才能讓歷史記住自己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