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駕崩時年僅三十一歲,廟號文宗,葬于章陵。
新繼位的皇帝是李恒的五子李炎,也就是后來的唐武宗。
相比于李湛、李昂兩個兄長,繼位時已經二十七歲的李炎更有能力和手段。
在他的經營之下,逐步將宦官集團的權力削減到最小,并逼迫奸宦仇士良、魚弘志相繼辭職出宮,并派人暗殺。
在晚唐皇帝與宦官的角力之下,皇帝總算贏了一局。
在武功方面,李炎相繼平定了幾個藩鎮節度使,并擊敗了入侵大唐的回紇與契丹,算是讓晚唐有了回光返照的趨勢。
李炎除了抑制宦官之外,還在全國大力打擊佛教,關閉寺院、沒收寺院的財產與田地,強迫僧侶還俗。
只因這時候大唐境內的寺廟已經超過萬座,各地僧侶總人數達到百萬,再不進行抑制將會后患無窮。
但李炎當了幾年的皇帝之后,也犯了祖父李純的毛病,又開始吃丹藥妄想長生不死,最終在三十二歲的時候英年早逝。
按理來說,李炎當了十六年皇帝,大權在握,被后世追封為武宗,應該對權力有著極強的掌控力。
哎……完全錯了,李炎一死,宦官集團馬上就起勢了!
李炎的長子李峴被宦官廢黜太子之位,改立李炎的叔父李忱為皇帝,也就是被李瑛搶奪了帝陵所在地的那位唐宣宗,號稱“小太宗”之人。
自從公元820年唐憲宗李純死了之后,大唐的皇帝已經完全掌控不住宦官集團,這幫閹賊想讓誰當皇帝就讓誰當皇帝。
跟晚唐時期的太監相比,什么趙高、魏忠賢、十常侍全都是小兒科,他們再貪權還知道做做樣子,以皇帝的奴婢自居。
而晚唐時期的太監直接就是皇帝的親爹,想讓誰當就讓誰當!
什么,你是皇帝你不服?
那就直接干死你,或者直接宰了,或者一擁而上掐死你,或者毒死你,或者喂你吃丹藥……
而且太監掌權已經深入宦官的內心,每個太監都把控制皇帝當做夢寐以求的光榮事業,前有李輔國、程元振,后有陳弘志、劉克明、王守澄、仇士良。
就像野草一樣,割完一茬又一茬!
李瑛認為,與其說藩鎮制度是晚唐最大的隱患,還不如說宦官掌權才是最大的隱患!
藩鎮再目無朝廷那也是隔著長安千里迢迢,而宦官集團則是直接在你的床榻前與飯桌前搞事情!
自從唐憲宗李純開始,晚唐時期連續七八位皇帝都在不斷的和宦官爭權,大部分被宦官壓制成了孫子。
你要說這些皇帝都是廢材,那也有唐憲宗李純、唐武宗李炎這樣有所作為的皇帝,但依然無法壓制宦官集團。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李隆基!”
背負雙手回憶了一番晚唐的歷史,李瑛忍不住罵了一句。
吉小慶不知道圣人為何突然罵李隆基,嚇得戰戰兢兢的不敢說話。
李隆基在位期間,任命宦官擔任北衙六軍的大將軍,也就是守衛皇宮的禁軍,先后起用楊思勖、高力士、林招隱統領禁軍,慢慢的就形成了不成文的規矩。
那就是你想做穩皇帝,那就得讓太監們給你統領禁軍,保衛皇宮,要不然太監就給你使絆子。
但大唐帝國只有一個忠心為國的高力士,其他的都是禍國殃民,心狠手辣的閹賊。
李隆基政治手腕高,能控制的住這幫宦官,但他的子孫們可沒有他的本事!
而且經過不斷的進化,宦官集團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形成了固定思維,保衛皇宮的禁軍就應該讓宦官集團來統領。
哪個皇帝要想改變這個規矩,那就不是一個好皇帝,必須把他弄下臺去,甚至直接送去西天!
李亨上臺之后有李輔國把持朝政,李豫上臺之后又出現了個程元振,這些人還知道和皇帝商量一下,到了后期一言不合直接弄死皇帝,這就是潛意識的進化。
“所以,朕必須從現在開始,就要為子孫后代革除這個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