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緒率部入城,派人擄掠了近百名年輕女子充作宮女。
雖然他暫時沒有皇宮,但宮女卻必須要有!
又在青州境內張貼告示,以優厚的待遇招攬自愿閹割的年輕男子充作太監,在身邊伺候。
太監需要貼身服侍安慶緒,他不敢強迫良人為宦,否則這些懷恨在心的太監隨時都可以送他上西天!
只需要一顆毒藥,或者一把匕首,就能送他這個剛剛登基的大燕皇帝比安祿山先走一步……
高尚命人在青州、萊州等地張貼告示,宣布安慶緒繼承大燕皇帝之位,自即日起改元“長慶”,成為了大燕朝廷的第二任皇帝。
舉行儀式容易,但如何站住腳才是關鍵!
根據斥候稟報,杜希望率部自密州境內的海岸登陸之后,越過諸城,正在朝北海進軍,目標直指安慶緒。
雙方兵力相當,而唐軍挾擊破南京之威,士氣高昂。
燕軍國都淪陷,皇帝被俘,全軍如同喪家之犬,士氣萎靡不振。
與高尚等人商量之后,安慶緒決定在北海舉行完登基儀式之后,便率部北上滄州與李歸仁會合,并將滄州定為大燕朝廷的臨時國都。
安史叛軍都是北方人,在河北擁有一定的民眾支持,不會像在南方那樣被老百姓不待見,悄悄打開城門迎接唐軍入城。
李歸仁在滄州經營了三年,頗得民心,麾下有七八萬兵馬,即便與王忠嗣長期作戰,依舊不落下風。
安慶緒率部北上與李歸仁會合,應該能夠站穩腳跟,不至于被唐軍攆的如同喪家之犬。
高尚又向安慶緒提議將李歸仁、崔乾佑、安守忠、田乾真等掌握兵權的將領封王,籠絡人心,爭取坐穩大燕皇帝的寶座。
安慶緒對高尚的建議言聽計從,即刻頒布“詔書”,擢升安守忠為秦王、崔乾佑為晉王、李歸仁為趙王、田乾真為越王、張守琦為代王。
其他將領,諸如田承嗣、尹子奇、李懷仙、孫孝哲等文武官員也都加官進爵,或者冊封為國公,或者冊封為郡公。
至于史思明則沒有任何加封,因為他已經是僅次于皇帝的吳王,已經無法加封,總不能把皇帝之位讓給他吧?
軍師高尚再次向安慶緒提出建議。
“皇上可以冊封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為王,一來堵住史思明的嘴巴,二來還可以挑撥父子二人產生對立情緒。此乃驅虎吞狼,坐觀虎斗之計!”
“妙計,軍師妙計啊!”
安慶緒對高尚的建議贊不絕口,當即頒布圣諭,宣布冊封史思明的長子史朝義為魏王,享受與史思明一樣的待遇。
商議停當,高尚即刻連夜起草詔書,分別派人趕往各地報信,向他們宣告安慶緒在北海登基,成為大燕新任皇帝之事。
“如果不出意外,此刻各路將領應該都已經接到南京淪陷,皇上被俘的消息,定然人心思動。
皇上乃是大燕儲君,理應按照律制繼承大統,以安軍心。
有了這番冊封,臣相信各路將領應該會承認皇上的大燕皇帝身份,為皇上效勞。”
高尚一邊給安慶緒推演下一步的變化,一邊派遣使者連夜趕往各地。
次日清晨,安慶緒在萊州刺史衙門穿上黑色龍袍,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接受了一百多名將校的叩拜,正式成為了燕國第二位皇帝。
儀式舉行完畢之后,有伺候快馬前來稟報:“啟稟皇上,杜希望率領的唐軍已經過了安丘縣城,距離北海只剩下一百余里。”
安慶緒不敢應戰,自己才剛坐了一天的皇帝,萬一再被俘虜了怎么辦?
于是,他立刻帶上兵馬主動撤出了北海縣城,順著驛道奔壽光而去,打算從博昌縣境內渡過黃河,前往滄州投奔李歸仁。
安慶緒剛剛率部撤出北海,杜希望就率領大軍趕到,發現敵軍早就逃得無影無蹤,便派遣斥候繼續刺探叛軍的動向,并在北海城外安營扎寨,以安百姓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