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經到了七月下旬,天氣逐漸涼爽起來,讓人心曠神怡。
一身白色襦裙的陸如雪跟在皇帝身邊,好奇的望著馬車里的豬仔,不由笑的合不攏嘴。
“這小豬仔真可愛啊!”
李瑛撇嘴:“可愛?難道你沒聞到馬車里臭烘烘的味道嗎?”
“臭是臭了點,但可愛也是真的嘛!”陸如雪說了一句富有哲理的話。
李白施禮道:“不知陛下讓臣弄這么多豬仔做什么?”
“騸豬。”
李瑛嘴里吐出了兩個字。
“啥?”
李白一頭霧水。
李瑛笑道:“就是把豬閹了。”
李白先是一愣,隨即望著吉小慶憋的滿臉通紅,明顯是把笑聲憋了回去,憋出內傷的那種。
吉小慶本來沒有多想,看到李白的反應之后臉上有些繃不住,臉色比鍋底還要黑。
跟在吉小慶身后的馬三寶、劉伶等十幾個太監也是一臉尷尬,不知道陛下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這是把宦官和豬相提并論?
“咳咳……”
李瑛干咳幾聲,一臉嚴肅的道:“朕通過查閱典籍,得知把豬騸了之后喂養,可以讓豬肉的腥味大幅降低,讓肉質變得鮮美。
把豬仔閹割之后,豬的性情也會變得溫順,不再爭搶食物,不再好勇斗狠,有利于迅速長膘增肥。
不閹割的豬往往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宰殺,但閹割之后的生豬大概六七個月就能長到兩百斤左右,可以大幅減少喂豬的雜糧粗糠,降低飼養成本。”
李白聞言恍然頓悟:“臣知道了,臣多年前游歷山東的時候,曾經遇見一個老農,他對我說過與陛下類似的話。”
閹割生豬其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根據史書記載,在東周時期就有些貴族這樣做過。
但由于缺少專業的獸醫,普通人又沒有這個知識,所以把豬騸了喂養的習慣一直沒有形成,只是在民間偶爾有人為之。
而到了東漢末年,擅長外科手術的華佗又在“騸豬”的技術上創造了“劁豬”這個技術。
兩者聽名字差不多,但卻又有區別。
“騸豬”指的是把公豬的睪丸切割掉,而“劁豬”則是把母豬的卵巢給摘掉,相對來說,后者的難度更大一些。
由于民間的歧視,從事獸醫這項工作的鳳毛麟角,因此一直到唐代,社會上都沒能形成大規模騸豬之后再喂養的風俗。
但李瑛是皇帝,金口玉言,他的話代表了國家意志,只要他出面推動某件事情,就能讓這件事迅速普及,就像他去年推出的“大唐寶鈔”一樣,不過一年的時間,便迅速成為了僅次于銅錢的第二貨幣。
所以,李瑛深信如果自己以朝廷的名義推廣“騸豬”養殖,用不了幾年的時間就會讓豬肉在餐桌上取代羊肉成為最主要的肉食。
聽了陛下的解釋,吉小慶等宦官的臉色這才好轉,原來陛下所說的“閹豬”和自己并沒有什么關系,純屬李白這家伙自己腦補埋汰人。
李白扭頭掃視了跟著自己進宮的三個郎中一眼:“你們誰會騸豬?”
“我不會!”
“我也不會!”
“我聽都沒有聽過。”
三人紛紛搖頭,表示自己不會這么低賤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