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說了,希望我們能夠在安守忠將軍的指揮下出征渤海國,只要我們能滅了渤海國,朝廷絕對不會吝嗇封賞。
該加官的加官,該晉爵的晉爵,一定會與唐軍將士一視同仁!”
聽了嚴莊的話,現場頓時一片嘩然,出現了兩種聲音,有人狂喜,有人懼怕。
“哈哈……這可真是太好了,我還以咱們投降之后就要解甲歸田,回老家種地呢,沒想到朝廷居然還讓我們當兵打仗,那我可就放心了!”
“是啊、是啊,能夠繼續在軍中效力,此生無憾,老子寧愿死在沙場上,也不愿意死在莊稼地里。”
“能去遼東殺胡人,可比在中原自相殘殺好多了,我要跟著安將軍去遼東殺胡虜!”
“渤海國有將近二十萬軍隊,治下三十六府,三百多萬人口,憑咱們區區四五萬人出征,不是讓咱們去送死嗎?”
“是啊、是啊,我就說唐廷不會這么好心的赦免我們無罪,原來是要讓我們去東北送死啊!”
嚴莊急忙高聲解釋:“諸位將軍不要誤會,陛下可不是讓我軍獨自出征渤海國,朝廷平定了內亂也會出兵增援我軍。
另外,朝廷也會給我們發軍餉,提供甲胄、兵器、糧草,還允許我們在沿途招募將士。
不過呢,咱們可不能像從前那樣裹挾百姓入伍了,要表現出我們的優良軍紀,讓那些自愿討伐胡虜的百姓加入我軍。”
年輕的安守忠站在一邊保持沉默,讓嚴莊這個昔日的大燕國丞相給將士們做心理工作,說服他們不僅要投降唐廷,還要跟隨自己遠征渤海國。
絕大部分將士投降是為了活下去,而自己投降是為了給義父安祿山恕罪,萬一這些將士們不愿意跟隨自己出征渤海國,那還是保不住安祿山的性命。
安守忠剛來到河內郡的時候,麾下兵馬有八萬多人,其中三萬多人是沿途強征的。
自從南京淪陷的消息傳開之后,那些被強征的士兵開始大批量逃亡,安守忠沒有彈壓他們,而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放他們逃命。
經過這半年的廝殺,安守忠明白了“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新兵太多會導致軍心不穩,臨陣逃脫更會動搖老兵的意志。
前幾天嚴莊來勸降之后,安守忠索性將強征的兩萬多新兵全部釋放,讓他們去留自便,只保留了從河北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主力部隊。
聽了嚴莊的解釋,那些心懷擔憂的將領頓時放心。
“朝廷還給咱們發軍餉?那咱們和從前沒什么區別了,我們本來就是大唐的將士,為朝廷開疆拓土,討伐胡虜也是應該的!”
“既然朝廷又給錢、又給糧、還給兵器、甲胄,那咱們還猶豫什么,跟著安將軍出征渤海國,將功折罪!”
“我們本來就是大唐的士兵,只是被安祿山、史思明帶成了叛軍,現在總算摘掉了反賊的帽子,就算死在渤海國我們也認了!”
在嚴莊的鼓舞下,現場的將校開始回憶自己的過去,紛紛慷慨激昂的揮舞著拳頭要為朝廷效力,以死報國。
成功的說服了安守忠及麾下的將士,嚴莊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氣,自己的命保住了不說,看來還能在朝廷混個一官半職。
既然手下的將校都支持降唐,安守忠也就沒了壓力,剩下的事情就是讓他們各自回去告知麾下的士卒,往后這支隊伍就是大唐的軍隊了。
一個時辰之后,這座大營內歡聲雷動,軍心惶惶,無路可走的燕軍爆發出一陣歡呼,慶幸總算有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