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安守忠說得一臉赤誠,李瑛不由得肅然動容。
幾年之前,他們也是大唐的將士,也為大唐流過血,也為大唐戌過邊,為何最終卻落到自相殘殺,兵戎相見的地步?
李瑛認為這不完全是安祿山、史思明的問題。
不患寡而患不均,安祿山的出現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只要社會利益分配不公,矛盾遲早都會有爆發的一天,就算沒有安祿山、史思明,也會有安祿海、史思亮站出來反抗大唐。
幸好,李瑛作為穿越者,對這個問題有著深刻的見解,自從前年就開始加大力度提拔河北籍的官員,減免河北人的賦稅,盡量化解河北人對朝廷的怨氣,安撫民心。
經過兩年持之以恒的理念灌輸,李瑛的這項策略還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河北人對朝廷的不滿已經大幅減弱,這也導致叛軍從河北招兵變得困難,兵員逐漸難以為繼,只能靠在各地裹挾百姓從軍來補充兵力。
“難得安將軍有這個壯志,你盡管放心,朕自會為你補充兵員,保障錢糧、兵器。”
李瑛認可了安守忠的表態,“你也可以給李歸仁、崔乾佑他們修書,勸他們接受朝廷的招安,與你一起出征渤海國。”
安守忠遺憾的道:“回陛下的話,崔乾佑性格桀驁,臣與他談不來,怕是難以招撫,倒是李歸仁可以試試。”
“識時務者為俊杰,他們想要繼續與朝廷做對,那只能說明他們愚蠢!”
李瑛也沒有勉強安守忠招募二人,迅速跳過了這個話題。
“自安史之亂爆發后,渤海國王大武藝派遣軍隊入寇我國,目前攻占了原先隸屬于我們大唐的遼東各地,入叩了臨渝關,目前正在平盧、漁陽一帶與安思順、王思禮作戰。
朕命你盡快率部北上,協助安、王二人收復失地,反攻渤海國!”
李瑛在龍椅上正襟端坐,高聲向安守忠下達命令,“朕不會讓你們孤軍作戰,朕會命安思順、王思禮率領麾下的三萬人馬協助你作戰。”
用現在的地圖來看,渤海國是位于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國家,其國土面積為吉林全境、黑龍江南部、朝鮮北部,以及遼寧東部地區,面積大約在65萬平方公里左右。
在渤海國王大武藝的治理下,其境內設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治下人口三百萬出頭,主要民族以靺鞨人為主,還有大量的契丹、突厥、高句麗、漢等民族,是個多民族融合國家。
唐朝在高宗時期滅了盤踞在這里的高句麗,形成了權力真空,在武則天時期,靺鞨人大祚榮率部起義,殺了唐朝的官員,建立了渤海國。
隨后,武則天派遣將領討伐渤海國,卻被擊敗,損兵折將,渤海國趁勢渡過渤海海峽,攻占了山東境內的蓬萊郡等地。
唐中宗李顯在位時接受大臣的建議,對渤海國進行招撫,渤海國王大祚榮遂向大唐稱臣納貢,歸還山東境內的土地,換取了唐帝國的承認。
就這樣,在高句麗被滅國幾十年之后,東北的這片土地上再次崛起了一個實力不容小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