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表示根據蓋嘉運兩個月前的奏折來看,大食帝國依舊對安西虎視眈眈,以安西現有的兵力能夠擋住大食軍隊入侵就算是燒了高香,絕不能再抽調兵力進攻吐蕃了。
“長源啊,你也是多謀之士,怎么就在這件事上變得目光短淺起來?”
李瑛鄭重的拍了拍李泌的肩膀,“朕的戰爭策略你忘了嗎,不要執著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失地存人,人地兩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且不說高仙芝向東進攻吐蕃之后,大食人是否會得到消息迅速來進攻安西,就算他來進攻,我軍守住龜茲、于闐、疏勒等軍事重鎮,將其他地方舍給大食人便是。
等我國徹底滅亡了吐蕃,幾十萬大軍馳援安西,不僅要收回失地,還要一路殺到波斯境內,讓大食人連本帶利的償還!”
看到李瑛的態度如此堅決,李泌只好放棄了勸諫的打算:“既然陛下心意已決,臣唯有遵詔!”
“去吧,趕緊給高仙芝下領命,讓他與副將封常清帶兵走大小勃律,從西面進攻吐蕃,讓尺帶丹朱嘗嘗四面楚歌的滋味。”
李瑛揮了揮手,催促李泌快點去執行自己的命令,到底還只是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格局還要進一步提高。
在接下來的幾天,陸放開始著手建設造船廠,帶著一批屬官在金陵城東尋找了一處地形平坦遼闊,江面平整,適合船只下水的地塊,計劃在這里建設造船廠。
陸放不敢擅自做主,挑選好地方后來到更名為“金陵宮”的皇宮求見李瑛,請他親自出城過目。
“走,朕去看看!”
李瑛隨即帶著李祎、李泌、李白、王維、岳斌等文武官員出了金陵城,前往陸放選擇的地點勘察。
對于在金陵建設造船廠的原因,李瑛并沒有向大臣們做太多的解釋,不但沒有說新大陸的事情,甚至都沒有說計劃攻打日本,只是說建好了大船準備跨海進攻渤海國。
大臣們對此也沒有什么意見,畢竟渤海國擁有一支實力不俗的水軍,經常跨海偷襲山東半島,加強水師力量,配合地面部隊水陸并進乃是兵家最基本的操作。
自隋唐以來,包括楊廣三伐高句麗、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李治征討高句麗,都是采取的水陸并進的策略,建造大船攻打渤海國也算是未雨綢繆。
觀察完了造船廠的地形,李瑛非常滿意,諸位大臣也沒有什么意見,李瑛再次要求陸放廣招工匠,迅速開工建設。
返回金陵宮之后,李瑛又給長安朝廷寫了一封書信,命軍器監宋鈞帶領一批造船的工匠火速趕到金陵來效力。
同時又征調戶部侍郎王縉、銀監司司丞兼少府少監劉晏兩人各自帶著本部門的一批屬官前來金陵聽命。
李瑛在書信中告訴長安朝廷,自己要繼續坐鎮金陵一段時間,等徹底平定了安史之亂后再返回長安。
李瑛要做個實驗,看看自己不在長安的時候,京城內能保持多久的穩定?
而且造船廠關系著李瑛稱霸東半球的計劃,他必須親自在這里盯著,等造船廠徹底走上正軌之后才能放心的離開。
而被李瑛征調來金陵的官員也全都是與造船廠相關的部門副官,軍器監宋鈞手底下掌管著大唐的造船工匠,戶部侍郎王縉管理全國的財政支出,劉晏則負責貨幣發行。
把這幾個官員全部集結到金陵,造船廠的工人有了、技術也有了、資金保障也有了,接下來只需要開足馬力制造大船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