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離開睢陽城之后,李白來到船艙向李瑛辭行。
“陛下,臣特來告假,怕是不能陪伴圣駕一起去洛陽了。”
“呃?”
李瑛聞言一臉詫異。
這家伙哪根筋不對,難道是怪自己沒有處死安祿山,替睢陽的老百姓打抱不平?
這家伙雖然馬上不惑之年了,但依舊還是憤青脾氣,一言不合就爆發,為了睢陽的百姓耍性子也不是沒這個可能。
“太白是怪朕沒有處死安祿山?”
李瑛耐著性子問道,“老百姓不理解也就算了,你身為當朝大臣難道也不理解朕的難處?”
李白連連擺手:“陛下誤會了,臣來辭行與安祿山沒有一文錢關系。”
“哦……既然不是惱怒朕沒有替睢陽的百姓做主,那又是何故?”李瑛頓時猜不透了。
李白也不藏著掖著,開門見山的說道:“臣這幾日總是夢到亡妻許氏,她在夢中托臣回家探視她的老母,一連幾日,擾的臣睡不踏實。
此處距離平陸不過三百里,故此臣打算借這個機會去平陸一趟,探望下岳母姚氏,還請陛下恩準!”
“原來如此。”
李瑛聽完后啞然失笑,看來是自己誤會李白了,經過這兩年不斷的打壓洗禮,現在的李白已經洗去了身上的浪子作風,變成了顧家的暖男。
自從娶了宗氏之后,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李白再也不去風月場所廝混,閑暇之余每天都在家里相妻教子,其樂融融,在長安城中傳為美談。
李白又接著把亡妻的家庭情況說了一遍,雖然自己的岳父跟著兒子李伯禽去了長安治病,但家里還有個六十多歲的岳母姚氏掌管著偌大的家業。
可能是上了歲數的緣故,姚氏這兩年的身體也不太硬朗,時常犯一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李白覺得或許這是亡妻許念君托夢讓自己去一趟平陸探視的原因。
聽完李白的敘述,李瑛毫不遲疑的答應下來。
“有句話叫做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太白能夠顧及亡妻,這說明你變得越來越重情重義。太白盡管去便是,探視完了你岳母自行決定回長安還是洛陽。”
李白感慨道:“臣那年二十五歲,還是個孑然一身的浪子,岳母不嫌棄李白放浪形骸,將他的掌上明珠許配給我這個居無定所的浪子。
這一晃就過去了十四五年,而臣從來沒有向岳母盡過孝道,如今年屆不惑,想起此事愈發感到慚愧。”
“既然你心中感到慚愧,那就好好補償你的岳父母,也算是替你的亡妻盡了孝道。”
李瑛伸手拍了拍李白的肩膀,“你現在是當朝三品,在長安也有寬敞的府邸,你可以將岳母一并接到長安居住。”
李白抿嘴笑道:“不瞞陛下,接岳父去長安看病的時候臣就勸過岳母同行,只是她舍不得故鄉,只能作罷!”
“有句話說得好‘月是故鄉圓,人是故鄉親’,對于上了年紀的人就是這樣,越老越留戀故土。”
李瑛對此非常理解,又讓李白去找戶部的人預支幾個月的薪俸,“盡量多買點禮物,別讓你岳母的鄰居見笑,你可是當朝三品大員!”
“多謝陛下關懷!”
李白對于圣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十分感動,深深的作揖致謝。
李瑛又道:“讓伍甲從錦衣衛挑幾個人跟著你隨行,沿途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