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老人家。”
李白確實已經饑腸轆轆,起身向老嫗道謝,出門走到牛棚里,從馬鞍上的行囊中找出了酒葫蘆。
“這是金陵特產的老酒,老丈坐下來與我對飲一杯如何?”
李白拔出酒塞,頓時香氣四溢,不由分說的斟滿了兩個陶碗,極力邀請關老翁與自己對飲。
“老朽剛剛吃過晚飯,還是先生自己慢用吧!”
關老翁半推半就,最終被李白按坐在板凳上落座,與李白就著南瓜粥、咸菜對飲。
該說不說,這位老嫗雖然話語中透著不歡迎,但做的南瓜粥卻很可口,量也很大,看起來也不是吝嗇之人。
老翁看起來也是懂酒之人,一杯酒下肚之后便贊不絕口。
“這酒絕對是上等好酒,只這一杯怕是都能值上百錢,今晚倒是老朽賺了先生的便宜了!”
“呵呵……老丈這是說哪里話?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得到老丈留宿,李白萬分感激,豈是一杯酒能夠表達謝意的。”
李白舉起酒杯向關老翁致敬,一口將酒杯喝干,拿起酒壺來再次將兩個酒杯倒滿。
關老翁上下打量著李白道:“先生這個名字卻是與咱們大唐的一位大人物同名。
就是那個被民間譽為‘詩仙’,被當今圣人夸贊為‘李白斗酒詩百篇,天子呼來不上船’的那位文壇泰斗。
而且這位太白先生自從出任欽差之后明鏡高懸,巡撫隴右的時候為老百姓做了不少事情,民間稱他為‘李青天’,不知道先生可聽過這個名字?”
李白刻意報出自己的名字,為的就是引起老夫妻的重視,對于這個老翁聽說過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畢竟李白的名氣在這個年代屬于頂流中的頂流,山野村夫可能不知道當朝宰相的名字,也可能不知道大將軍的名字,但無論市井還是山野,十個人中得有八個聽過“李白”的大名。
讓李白意外的是這位老翁談吐不俗,顯然是讀過書的人,便問道:“老丈可是有功名在身?能夠記住當今圣人寫的詩,可見老丈胸懷筆墨,是個讀過書的人。”
老翁捻著胡須道:“不瞞李先生,老朽年輕的時候曾經獲得過秀才的頭銜,只可惜不能再進一步,便棄掉文經商,賺了一些薄財,唉……前年的時候遭兵禍,被搜刮一空了……”
坐在旁邊照看孫兒的老嫗插嘴道:“民間都稱這位詩仙為青天大老爺,不知道將來他如果巡撫到咱們亳州的話,能不能替咱們做主伸冤?”
不等李白和老翁開口,老太婆便自問自答。
“我看十有八九不可能,畢竟官官相護,把咱兒子擄走的這位可是一個大將軍,那李青天怎么可能為了咱們幾個草民得罪人家?”
李白急忙抓住機會詢問:“不知老人家說的這位大將軍是何人?他既然是朝廷的將軍,理應抵抗叛賊,保境安民,為何反而將你們的兒子擄走了?”
一杯酒下肚之后,關老翁已經和李白熟絡了一些,見他又是給錢、又是給孩子點心,又請自己共飲美酒,看起來不像壞人,既然話說到這里,那就說說吧……
“還是我來說吧!”
老翁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前年秋天,有一支百余人的官兵來到我們村子里抓人,不由分說的將老朽的三個兒子全部抓走,說是讓他們去修建工事。
但具體去哪里,干多久、什么時候放他們回來,又不肯說。
掐指一算,老朽的三個兒子到今天已經走了整整兩年,音訊全無,也不知道他們是死是活……”
“真是太猖狂了!”
李白氣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如此行徑與叛軍何異?敢問老丈,這些官兵是何人部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