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決定量才適用,擢任你為御史大夫,協助朕監督滿朝文武。”
皇帝話音落下,王維、蘇無名等人俱都吃了一驚,想不到陛下竟然委任李白這樣的要職。
要知道御史大夫統領御史臺,肩負著監督天下官員的重任,官居正二品,地位僅次于中書令、侍中,與六部尚書平級,陛下將這樣的重任交給李白,可謂恩寵有加。
李白喜出望外,當即跪地叩首:“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磕完頭之后接著道:“臣自從擔任欽差之后,就喜歡上了為民請命,陛下委臣以御史大夫的重任,臣定當監督全國的官員,讓大唐上下兩袖清風,一身正氣!”
李瑛又道:“不過呢,朕得與你做個約定,御史大夫乃是當朝重臣,你不能再像從前那樣隨心所欲,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前思后想,慎重考慮,不得意氣用事。”
李白一臉鄭重的點點頭,拱手領命:“臣謹遵陛下吩咐!”
“你如果犯了錯,朕會直接把你貶為平民,絕不會對你手下留情!”
李瑛一臉嚴肅的給李白戴上了緊箍咒。
隨后,李瑛又讓王維回尚書省起草一道詔書,調現任御史大夫崔希逸前往安徽接替田仁琬擔任布政使,主政安徽。
御史大夫需要的是敢說真話,不怕得罪人的硬骨頭,最好是像魏徵那樣鐵骨錚錚,不怕忤逆皇帝的忠臣。
李瑛登基之后先后任命裴寬、崔希逸二人為御史大夫,裴寬為人忠厚正直,敢于擔當責任,是個不錯的人選。
但崔希逸卻很讓李瑛很失望,此人是個官場老油條,城府深沉,為人中庸圓滑,從不輕易得罪人,而這這種性格卻是最不適合擔任御史大夫。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每到有大事的時候,崔希逸從不主動表態,從不輕易站隊,簡直就是一個好好先生。
御史臺在他的帶領下一片祥和,與官員們相處融洽,一年多的時間下來所彈劾的幾乎全部都是七品以下的小蝦米,這是李瑛最不能容忍的。
當初之所以委任崔希逸為御史大夫,一是因為他是最早支持李瑛稱帝的節度使,在局勢未明的情況下就率領三萬河西軍擁護李瑛為帝,算得上從龍之功。
在李瑛登基之后一直沒有調崔希逸到中樞,又在河西節度使的位子上待了三年,直到李瑛去年廢黜節度使制度,這才調崔希逸進京擔任御史大夫,一同進京的皇甫惟明則被任命為刑部尚書。
但在任職一年多的時間內,皇甫惟明表現還算不錯,崔希逸領導的御史臺則讓李瑛大失所望,因此便借這個機會把崔希逸調整出京,前往安徽擔任封疆大吏。
“那個……李長源在這次整頓少林寺的時候表現上佳,陛下不考慮把他調回京城任職嗎?”
在準備告退的時候,李白又想起了遠在登封的李泌,當下非常仗義的替李泌美言了一句。
李瑛揮揮手:“至少讓他在登封磨練個一年半載,哪能這么快就讓他回來!”
“我就知道陛下將來還會重用他!”
李白一副恍然頓悟的樣子,隨即與李白、蘇無名等人一齊告退,離開了太極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