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答道:“安祿山已經被抓住帶到了長安,目前軟禁在一座私宅之中,叛軍大勢已去,差不多在年關之前就能徹底平定了。”
“這么快就平定了?”
李隆基的臉上瞬間充滿失望之色,他本來以為這場叛亂至少要持續七八年,沒想到這才三年的時間就被平定了。
李隆基希望這場叛亂能夠一直持續下去,只有持續的動蕩才能夠給自己創造復辟的機會,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既然安史之亂都要快被平定了,那為何你父皇還把安祿山軟禁起來,而不是直接當眾處斬,昭告天下?”
李隆基意興闌珊的打開食盒,捏起幾個精致的點心,邊吃邊問。
李健答道:“據孫兒所知,叛軍中有幾員大將投降了朝廷,并率領七八萬叛軍北上攻打渤海國,他們的條件就是讓父皇赦免安祿山的死罪。
為了讓這些叛軍替朝廷賣命,父皇只好暫時留著安祿山的性命。”
李隆基聞言露出著急之色,萬一被這逆子滅了渤海國,他的功績豈不是要超過自己?
“這些叛將肯定是欺騙你父皇,他們只要去了關外肯定就會投降渤海人,你最好能夠勸你父皇處死安祿山,召回這些出關的軍隊,把那幾個為首的將領處死,將叛軍遣散。”
李隆基心急火燎的說道,內心無比害怕李瑛平定了渤海國。
李健無奈的道:“朝政大事可輪不到孫兒插嘴,我可不敢瞎說!”
“好吧……”
李隆基只好放棄了從中作梗的打算,只能暗中祈禱唐軍北伐失敗。
“那么咱們大唐和吐蕃的戰爭進行到什么地步了?”
李隆基無可奈何的繼續向李健打聽,希望能夠聽到一些讓自己開心的消息。
李健想了想,認真的道:“據孫兒所知,李光弼率領十多萬大軍已經在高原上與吐蕃人打了一年多,距離邏些城越來越近,大概還剩下兩千里的路程吧?
另外,隴右的哥舒翰在秋天圍殲了留下來斷后的五萬吐蕃軍隊,已經完全收復了吐谷渾地區,正順著青海湖向邏些城進軍。
聽說有個叫高仙芝的節度使率領了好幾萬人馬從西面進攻邏些,已經過了大小勃律,正在與李光弼、哥舒翰形成三路合圍之勢……
或許,再下去一年半載,我大唐的軍隊就能在邏些城外會師,踏平布達拉宮!”
“呃……”
李隆基聞言臉色蒼白,幾乎哭出聲來。
在大唐的歷代皇帝之中,太宗文皇帝的功績排在第一,自己的“開元盛世”排在第二。
但如果被李瑛這個逆子滅了渤海國,甚至還滅了吐蕃,那不是穩穩的超過自己,甚至能和太宗皇帝掰掰手腕?
“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有人在吹牛!”
李隆基頓時覺得手里的點心不香了,無論如何都不相信這是現實。
“我們漢人登上高原后難以適應環境,會胸悶氣短、四肢乏力,嚴重者還可能會危及性命,我大唐的軍隊不可能會打上高原的,一定是別人在騙你。”
李健聳聳肩:“那孫兒就不知道了,我這是在母后那里,聽我外祖父跟她談起吐蕃戰事這般所說,至于真假,孫兒就不知道了!”
李隆基長嘆一聲,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二郎啊,你好不容易來一趟,說點讓阿翁高興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