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朕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二百兩銀子、五十匹絹、一百匹布的年貨,稍后內侍省就會派人送來,你可以帶著禮物去給你的父母送年貨。”
李瑛拍了拍楊玉環的肩膀,隨后走出淑景殿,鉆進馬車趕往大明宮。
“一大堆雜七雜八的事情等著朕處理呢,今天花的可是朕自己的錢,必須精打細算。”
李瑛坐在溫暖舒適的馬車里,心中暗自嘀咕一聲。
雖然新春佳節是個喜慶的日子,但李瑛這位大唐皇帝卻要出點血。
過年了,給后宮的嬪妃們發點年貨,讓她們回娘家的時候能夠挺直腰桿,這是必不可少的吧?
大過年的,作為皇帝是不是也應該給兄弟姐們發點年貨?
要知道李瑛可是有二十多個已經成家的兄弟姐妹,就算每家發二百兩銀子的年貨,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那太子李儼、越王李健都已經成家立業,過年是不是也要賞賜點東西?
還有太極宮里的一幫老女人,這里面既有李隆基的嬪妃、也有李旦的嬪妃,甚至還有李顯的嬪妃,大過年的,是不是也要表示下孝道?
過年倒是不用給大臣們發年貨,但吉小慶、馬三寶、黎敬仁這幫內侍是不是也要給個紅包,畢竟他們是靠著主子吃飯的家奴,與大臣們性質不同。
過年了,十二個兒子、七個女兒,甚至還有一大幫侄子侄女要來給自己磕頭拜年,是不是得掏壓歲錢?
杜芳菲晉升為德妃,賞賜給二百兩黃金,另外加上幾百匹布帛,這是最起碼的吧?
這般粗略的一估算,林林總總的加起來沒有五萬貫也有四萬貫,差不多相當于兩個上縣全年的賦稅總和。
最讓李瑛蛋疼的是這筆錢戶部不會出,因為這是皇帝的私事,沒有理由讓國庫掏錢。
那這筆錢從哪里來?
只能是從皇帝的內帑出!
李瑛發現國庫倒是盆滿缽溢了,但自己的內帑幾乎沒什么增長,還是靠著剿滅突厥的時候積攢的三百萬貫在壓箱底。
至于剿滅安史叛軍、清佛運動獲得的收入全都進了國庫,自己這個大唐皇帝愣是沒有撈到一個銅板。
“我了個大草,要不是過年,朕都沒有發現這件事!”
李瑛雙目微閉,忍不住在心底吐槽了一句。
大臣們有俸祿、有職田、有食邑、有賞賜,自己這個皇帝卻什么都沒有,你說虧不虧?
當然,如果李瑛想要跟戶部要錢,戶部也不敢不給,但那樣卻有些不夠理直氣壯,李瑛也不屑為之。
如果各地的官員、將軍有很多趨炎附勢之徒,每年都爭先恐后的給皇帝送禮的話,那樣皇帝的內帑就不會缺錢。
但現在的大唐政治清明,各地的官員都是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之輩,在過去的這幾年內幾乎沒人給李瑛送禮,這也導致內帑光出不進,逐漸的坐吃山空。
“這不行啊!”
李瑛捻著胡子喃喃自語,“必須得想辦法搞點私房錢充實下內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