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天寒地凍,淑景殿內溫暖如春。
無論白晝,都有專門的太監看管地爐,所以不用擔心爐火熄滅。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也許就是這個年的榮華富貴。
當然,在一千兩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紀,普通的牛馬也都過上了這個年代人上人的生活。
但在這個年代,普通的老百姓就算想要買一筐煤炭回家也需要勒緊褲腰帶,更別說不分晝夜的燒炭取暖。
在李瑛登基之前,市場上一百斤煤炭的價格大約為一百二十文,約等于三十斤羊肉,如果對比李瑛穿越之前的物價相當于每噸兩萬左右,這絕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費起的。
按照當朝宰相月俸八貫來計算,最多也就只能購買到六噸煤炭,就算是供五口之家取暖,恐怕也僅僅只能維持兩三個冬季。
三大內的宮殿多達上百座,以現在的科技自然不可能全部供暖,能夠享受到地爐待遇的不超過二十個,楊玉環的淑景殿就是其中之一。
自從前年的時候,李瑛就命令工部組織了一支挖礦的隊伍北上銀州(榆林)開采煤礦。
經過兩年的發展,這支挖掘煤炭的隊伍已經擴大到了兩萬多人,而且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也開掘出了礦坑,并在過去一年的時間內將大唐的煤炭產量提高了幾十倍。
根據工部的報告,銀州煤礦去年的產量為七千五百萬斤,折合成噸位數就是三萬五千噸多點。
這些煤炭并沒有流入市場,而是被李瑛拿來分配給官員做了福利,這一招不僅有效還省錢。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瑛知道在這片土地上哪里煤炭儲量大,雖然具體位置說不準,但自己給出個大概位置讓專業的人員去勘探,絕對比他們大海撈針效率高了上萬倍。
按照李瑛的計劃,將會在明年春天組建煤礦局,成立專業的部門在全國開采煤礦,就把地點圈在后世的山西省大同、長治、晉城,內蒙古鄂爾多斯等煤炭儲量豐富的地方,持之以恒的挖掘下去,總能挖出煤炭來。
等將來大唐的煤炭年產量達到上百萬噸的時候,也許將會大幅度的改善百姓的生活,也將會把煤炭這種被稱為“黑金”的能源價格打下去。
楊玉環與裴悅君在明亮的燈光下對坐,吃著清脆可口的蘋果,探討著大唐后宮將來的走向。
聽了裴悅君的疑問,楊玉環一本正經的做出了分析。
“首先,王闕已經懷孕了,那么就存在著生兒子的可能。
“其次,滕王李仰、郯王李優都是他的親外甥,在沒了親娘的情況下,一定會跟姨娘非常親近,說是半個兒子也不為過。
“第三,太原王氏雖然比不上京兆韋杜、河東薛裴,但也只是稍遜一籌,朝廷中的王維、王昌齡都與太原王氏關系密切。
如果王闕生了兒子,就有可能晉升為妃子,那么他就有競爭皇后的機會,這絕不是姐姐我信口開河。”
聽完楊玉環的分析,裴悅君點頭道:“聽姐姐這么一說,這王闕還真有希望成為皇后呢!”
楊玉環繼續道:“我前面也說了,前提是陛下短時間內不打算立后,下去個十年八年再說,那樣王闕才有成為皇后的希望。
如果陛下在一兩年內就冊立皇后的話,那么只能是崔妃與杜妃二選一。”
楊玉環手里的蘋果啃了一半便不再吃了,放在桌子上繼續剖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