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價值不菲的金絲楠木棺材運進太子府,由專門的入殮師為太子整理了儀容,換上嶄新的龍袍,然后裝進了棺材之中。
韋熏兒與張嫻俱都穿上了縞素,帶著一歲出頭的李念為太子守靈。
用不了多久,這位太子的一幫弟弟也會來到現場為兄長守靈,畢竟這個年代講究長兄如父,更何況李儼又被追謚為“恭慜皇帝”。
不僅僅是李健、李仰、李備等一幫親兄弟要來給大哥守靈,就連李亨、李琰、李瑤等親王家里的堂弟也要來為他守靈。
太子薨了的消息很快在長安城傳的沸沸揚揚,簡直就像是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惹得滿城議論紛紛。
殺人不過頭點地,縱算李儼有百般過錯,他也以生命作為代價為自己畫上了句號,更何況他只不過是個十六歲的少年。
市井坊間不再有罵聲響起,早晨在天街上罵過太子的人更是惴惴不安,唯恐官差找上門來,弄不好將會是殺頭的大罪!
太子府內哀樂聲聲,慟哭聲絡繹不絕。
住在十王宅的眾王妃作為嬸娘,紛紛來到太子府瞻仰太子的遺容,不管是惺惺作態也好,發自肺腑也罷,俱都哭的梨花帶雨,傷心欲絕。
“唉……太子好端端的怎么就得了急癥呢?真是太讓人心痛了!”
“這孩子打小就忠厚老實,待人謙遜,年紀輕輕就走了,真是太可惜了!”
“皇后此刻還在病榻上,若是讓他知道太子薨了,真不知道能不能承受的住打擊啊?”
王妃們在惋惜的同時議論紛紛,既為李儼英年早逝可惜,更揪心病榻上的薛皇后,唯獨沒人同情守了寡的韋熏兒與張嫻。
“唉……有句話怎么說的?娶妻當娶賢,可惜太子沒有娶到好媳婦,否則也不會淪落到這個樣子!”
“是啊,東方氏多好的一個媳婦,如果當初好好過日子,也不會發生現在的事情,唉……算了、算了,不說了!”
韋熏兒面如死灰的聽著流言蜚語,一身縞素的抱著兒子跪在靈堂上,與對面的張嫻無語凝噎。
誰又能怪誰?
一場算計到頭來成了空,還害了太子的性命,自己守了寡,也讓兒女們成了沒有父親的孤兒。
李瑛離開之后,四位宰相也相繼離開。
既然要按照皇帝的禮儀為太子出殯,明天就得輟朝,所以眾人得先回皇城安排一下手頭上的事情。
雖然李瑛下了命令,公開的告示要宣稱太子死于急癥,但在現場目睹李儼死狀的人實在太多,小范圍內的傳播根本無法控制,住在十王宅的人很快就知道了李儼死亡的真相。
但知道歸知道,卻也沒人敢在公開場合說李儼是服毒自盡,俱都揣著明白裝糊涂,把李儼的死因說成是急癥猝死。
消息傳到一院之隔的滕王府,得知太子服毒自盡,東方悅忍不住潸然淚下。
“是我害了太子,當初我應該克制自己的情緒,不應該當著陛下與皇后的面指責他,太子的死我難辭其咎……”
李仰竭力安慰:“愛妃不必自責,你與太子和離并非他想不開的原因,大郎失去太子的權力才是他自殺的關鍵。
孤相信父皇將他逐出東宮,削去議政的權力并非因為你們關系不睦,而是因為他自己在政治上犯了錯誤。”
東方悅抹淚道:“終歸與他夫妻一場,我必須去祭奠一下他的遺軀。”
李仰點頭:“我作為弟弟也要去為太子守靈,咱們一起去。”
夫妻二人脫下昨天的婚服,俱都換上黑色外衫,一起來到隔壁太子府祭奠李儼的亡魂。
韋熏兒看到東方悅便氣不打一處來,但又礙于東方睿坐鎮太子府主持葬禮,也只能把火憋在心里,對東方悅裝作視而不見。
很快,李亨的兒子李俶、李琮的兒子李信、李琚的兒子李衍等十幾個太子的堂兄弟紛紛趕到,按照禮部的指點換上縞素為太子守靈。
李瑛返回大明宮之后,下令將所有嬪妃以及越王李健召到含象殿,面色凝重的向他們下達了太子去世的消息。
“就在兩個時辰之前,太子在家中服毒自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