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瑛的要求,禮部以天子之禮為大唐太子李儼發喪,并追謚為“恭慜皇帝”,對外則宣稱死于急癥。
按照律制,朝廷輟朝三天,滿朝文武都要到太子府吊唁。
上元節的熱鬧剛剛散去,長安城便迎來了一場隆重的葬禮,十王宅到處白幡飄搖,哀樂聲催人淚下。
年輕的李儼靜靜的躺在金絲楠木棺材之中,生命就此畫上句號。
作為大唐的儲君,也是整個國家的副元首,禮部還要詔告全國各郡縣,曉諭各地官員太子薨了的消息。
這場葬禮整整持續了十天,年輕的太子最終被葬在了細柳原,這片李唐皇室的墓地群又多了一座新冢。
轉眼進入了二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楊柳枝頭悄然鉆出了嫩芽。
新羅王子金乾運來到登州之后見到郭子儀,催促他迅速出兵,并拿出了大唐皇帝的詔書。
但郭子儀卻已經提前收到了密詔,并不急于出兵,推脫說糧草還沒到位,不能出兵。
金乾運沒辦法,只能先讓李在城回國,并承諾等唐軍登陸新羅半島的時候為唐軍提供二十萬的糧食。
東北地區依然寒冷,至少要到三月份才能用兵,無論是唐軍還是渤海軍都躲在屋里休養生息。
高原方面,由于吐蕃人在滅國的壓力之下持續爆兵增援前線,李光弼已經很難將戰線往前推進,甚至被吐蕃軍反攻了一波,被往回推了兩百多里。
李光弼沒辦法,只能一邊等待仆固懷恩的增援,一邊派人聯絡哥舒翰,希望右路的友軍能夠加強攻勢。
相比從四川進藏的唐軍,從隴右進藏的唐軍面臨的是自然問題。
雖然把吐蕃人逐出了吐谷渾地區,并越過了青海湖,但前方是一望無際的無人區,想要踏上高原必須準備充足的物資,還得等待合適的季節,不然在戈壁灘遇上大風,物資被卷上天只能等著餓死。
各路唐軍之中唯一有進展的是李嗣業這一路,他們抵達琉求島后派遣大量斥候在島上展開地毯式搜索,最終通過向當地土著打探,掌握到了確切信息。
崔乾佑率領的叛軍確實逃竄到了琉求島,并劫掠了數萬當地土著,占據琉求島的中部地區,修建工事,據險死守。
李嗣業一邊下令軍隊做好戰斗準備,一邊派遣使者渡海返回長安,向李瑛稟報這個發現。
在國家建設方面,王維已經組建了醫衛局,杜甫也組建了文教局,并開始輾轉于全國各地,督促各地政府修建學堂與醫院。
這兩項計劃的投資預算是一千四百萬貫,但不可能從京城把錢運到全國各地,只能由各地政府先墊資建設,最后再從需要上繳的賦稅中扣除,王維與杜甫只需要做好監督與規劃即可。
被委任為航海令的楊良瑤率領船隊從金陵入海,成功的抵達了廣州,并邀請到了舅舅賈耽為朝廷效力。
聽說自己的外甥做了大官,賈耽非常高興,便帶著船隊去了一趟爪哇島,收購了大量的當地特產,包括榴蓮、椰子、茶葉、咖啡豆、香料等農產品,準備運到長安獻給皇帝。
“這些東西在爪哇島雖然不值錢,但運到咱們大唐之后物以稀為貴,陛下肯定喜歡!”
四十多歲的賈耽一身商人氣息,捋著山羊胡對外甥說道。
作為常年往返爪哇島與廣州的商人,賈耽經常往嶺南地區販賣榴蓮。
他知道這玩意不像咖啡豆、香料那么容易儲存,天熱的時候三五天就容易變質,因此他選購的都是那些還沒成熟就從樹上摘下來下的生榴蓮。
隨著船隊北上,氣溫逐漸變低,這些生澀的榴蓮能夠保持一個多月不變質,運到長安的時候差不多就能食用了。
雖然味道肯定不如自然成熟的甜糯可口,但對于大唐百姓來說卻是普通人一輩子都無法接觸到的水果。
其實在賈耽之前,榴蓮就已經傳進了中國,甚至傳到了長安、洛陽地區。
隋朝末年中國的航海就已經很發達,爪哇國國王甚至給隋煬帝楊堅寫了降書,愿意臣服于大隋,世世代代做大隋的藩屬國,但隨著隋朝的滅亡不了了之。
這時候很多中國的商人從泉州、廣州出海,倒騰兩地的特產,把中國的絲綢、瓷器、宣紙等物品運到爪哇島販賣,又把島上的寶石、香料、水果運到大唐,榴蓮也在這時候傳入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