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大明宮之后,王忠嗣乘坐馬車來到了太安宮。
王忠嗣承認自己不是個城府深沉的人,有時候會意氣用事。
李隆基對自己有養育之恩,還有提攜之恩,說他的恩情比生父還重絲毫不為過。
自己為李瑛戎馬倥惚四載,穩定河北局勢,擊破幽州摧毀李璘的偽朝廷,北拒渤海國,南制李歸仁十萬叛軍,最后與郭子儀、仆固懷恩合圍滄州,就算自己的功勞不是大唐第一,那也是前三的存在吧?
憑自己積累的這些功勞,換來與“父親”見一面,這個要求不算過分吧?
王忠嗣知道,如果李瑛拒絕了自己這個合理的請求,那么自己一定會很生氣,慶幸的是李瑛還算通人情,爽快的同意了自己的請求,那這樣就是一件很和諧的事情。
雖然李瑛對自己也很信任,讓自己執掌河北的十萬兵馬,還賞賜了“晉國公”的榮耀爵位,讓自己成為了比肩李靖、李績的存在,但在王忠嗣的內心還是更加偏向李隆基,因為那是自己的“父親”。
兄弟與父親鬧了矛盾,作為兄弟自己當然要支持父親。
當然,王忠嗣暫時也不敢有扶持李隆基復辟的這個念頭,他知道自己暫時沒有這個實力,僅僅只能在感情上支持他。
河北的十余萬兵馬雖然都聽從自己調遣,但他們效忠的還是大唐這個朝廷,還沒有到為了自己反叛朝廷的地步。
而且安思順麾下的三萬兵馬相對獨立,只是名義上聽從自己的調遣,但每逢大事,他都會給皇帝寫信請示。
此外,王忠嗣這些年忙著與李歸仁打仗,并沒有像張守珪那樣獲得河北的民心,自然不敢有反叛的念頭。
如果王忠嗣自己來太安宮,守門的禁軍與太監自然不讓他進門,因此李瑛命劉伶陪同將他送進去。
下車之后,看到太安宮戒備森嚴,王忠嗣不禁皺起了眉頭。
“太上皇已是六旬的花甲老翁,用得著這般興師動眾嗎?”
劉伶陪笑:“晉公有所不知,太安宮里住著的可不僅僅只有太上皇,還有安祿山夫妻。
哦,對了,被貶為庶民的前魏王李琚也被關在這里。”
王忠嗣這才明白,原來李隆基是被當囚犯軟禁了起來。
自己一直以為他在太安宮衣食無憂,有嬪妃陪伴左右,現在看來自己過于樂觀了。
劉伶上前叫門,看守太安宮的幾個太監頭目都是內侍省派來的,見吉公公的義子親自登門,自然是笑臉相迎。
隨后,劉伶又來到王忠嗣跟前施禮道:“稟晉公,可以進去了。”
“有勞公公帶路。”
王忠嗣答應一聲,邁開大步跟著劉伶進了太安宮。
兩人邊走邊聊,王忠嗣問道:“為何將安祿山這個逆賊也關在此處?”
劉伶道:“太安宮面積這么大,需要重兵把守,若是只住著太上皇一個人實在浪費,因此圣人就下令把安祿山夫妻關在了東南一隅的小院子里。”
王忠嗣心中有些不滿,李瑛這是把李隆基拿來與安祿山一樣對待了,你這樣不覺得太過分了嗎?
不消片刻功夫,兩人就來到了太安宮的主建筑太安殿面前。
劉伶吩咐陪同的太監上前把門鎖打開,讓他進殿與李隆基相見。
王忠嗣按捺著心中的激動,蹙眉問道:“劉公公還要陪著嗎?”
劉伶笑著做了個請的姿勢。
“陛下說了,請晉公自便,免得奴婢影響了你與太上皇敘舊。”
“有勞了!”
王忠嗣朝劉伶點點頭,邁開大步上了臺階。
此刻的李隆基正躺在床上睡覺,被困在殿內他也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睡覺。
聽到開門的聲音之后,他這才掀開被子坐了起來,狐疑的喝問:“誰把門打開了?意欲何為?”
李隆基自從兩年半之前被關進太安殿,這門上的鎖再也沒有打開過,就算李琚、武靈筠被關進來,這幫太監們也只是在隔壁重新開了兩道門。
此刻忽然聽到開門的聲音,李隆基的第一念頭就是李瑛想要弄死自己,就像兩年前他派人帶走武靈筠一樣。
無人回答李隆基的問題,他只好披上棉襖,趿拉著棉鞋到門口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