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布政使治所南詔。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踏破了夜色的寧靜。
尚未入寢的貴州元帥張巡正舉著蠟燭查看貴州的邊防圖,突然接到了前方送回來的噩耗。
“啟稟元帥,南詔軍大舉入侵,琰州太守不戰而逃,城池陷落!”
“哦……南詔人竟然主動舉兵了,真是膽大包天!”
張巡一臉震驚,當即下令連夜召集貴州的官員前來共商對策。
為了讓地處邊陲的貴州做到政令統一,李瑛在皇后的國葬結束之后發布了一道詔令,特設貴州元帥,讓張巡將貴州省布政使、按察使、兵馬都督三個職位集結于一身,稱之為元帥。
目前的貴州省登記在冊的人口只有十八萬多,全省總兵力兩萬五,分散在貴州下轄的十三個州郡,平均起來每個州只有兩千左右的兵力。
張巡到任之后已經巡視了三個州,正計劃上書將十三個州郡進行合并,最終保留八個即可,沒想到南詔國竟然在這時候發動了進攻。
半個時辰之后,貴州的官員陸續抵達了“元帥府”。
得知南詔人大舉來犯,貴州的官員俱都驚駭的面如土色。
由貴州按察使改任為貴州別駕的孫昱拱手道:“南詔人來勢洶洶,我軍應該退避三舍,并派遣使者火速進京求援。”
黔州刺史黃大志也贊同孫昱的看法:“我軍兵力分散,平均起來每個州的兵力都在兩千到三千之間,根本無法與集中的南詔大軍抗衡。
下官贊成孫別駕的看法,應該讓各州郡的官員退避三舍,集結到黔州來固守城池,等待援兵。”
黔州雖然是貴州省的治所,但地處貴州最北部,對貴州全省的輻射力有限,因此張巡一直在計劃將治所遷徙到地處貴州中部的矩州,以更好的掌控全境。
聽了屬官的建議,張巡并不贊同:“我等乃是大唐的官員,食君之祿,當報君恩。
南詔人雖多,但兵器駑鈍,甲胄不堅,縱然十倍于我,又有何懼?
今日我軍讓一州,明日讓一州,將貴州的大好山河拱手相讓。
待南詔人占領了我們的城池之后設置防御,我們想要再奪回來怕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張巡說著話命人拿來地圖,指著地圖上的建始縣道:“雷萬春將軍率領的兩萬精銳目前已經進入了貴州,距離咱們黔州還有四百多里,可以迅速的支援前線。”
“故此,本帥決定連夜率部增援矩州,將南詔人擋在最前線,絕不能讓叛軍深入貴州腹地。”
矩州就是李瑛穿越之前的貴州省會貴陽,目前也是貴州省最大的城池,城內登記在冊的百姓有兩萬五千多人,另有郡兵三千駐守。
孫昱急忙苦勸:“元帥不可冒險啊,叛軍已經攻克了琰州,距離矩州只有四百多里路,而從咱們所在的黔州距離矩州卻有七百多里路。”
“這樣算下來,矩州距離雷將軍率領的兵馬還有一千兩百里的路程,就算急行軍,只怕也要半個月才能趕到。
元帥你是咱們貴州的主心骨,你去了矩州萬一被叛軍包圍,只怕咱們上下將會亂了分寸啊!”
張巡卻堅持自己的看法:“在你們來之前,本帥已經查閱了資料,矩州城內有三千郡兵,足可堅守十日。”
依舊保留著貴州都督頭銜的曹勝撓頭道:“根據斥候稟報,南詔叛軍多達五萬,憑三千郡兵如何堅守十日?”
“本帥說能守十日,就一定能守十日!”
張巡斬釘截鐵的說道,“我今夜帶著騎兵快馬加鞭,爭取兩日內趕到矩州,曹都督帶著兩千兵馬隨后,只留下一千人守衛黔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