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六天的急行軍,李瑛率領的一萬五千騎兵準時抵達了鄯州。
大軍一路向西,海拔越來越高,到了西寧的時候海拔已經上升到兩千多米,比地處關中平原的長安高了將近兩千米。
為了讓馬匹與將士們逐漸適應高原的環境,李瑛并不急于行軍,每天只走二百五十里,并最終按照計劃抵達鄯州。
李欽已經遵照圣旨率領五萬大軍離開鄯州趕往青海湖附近的伏俟城,用了八天的時間兵臨城下,就地扎營等候皇帝到來。
“臣隴右布政使顏真卿率全體同僚恭迎陛下!”
身穿紫袍的顏真卿率領千余人組成的隊伍來到城外二十里迎接大唐皇帝。
“顏卿快快免禮!”
李瑛親自攙扶顏真卿起身,一陣猛夸,夸他能文能武,為安定邊疆立下了汗馬功勞。
隨后,李瑛率領大隊人馬抵達鄯州城外安營扎寨,帶著李白、李瑝等隨行官員進城赴宴。
鄯州作為前線重鎮,治下有十萬百姓,其中一多半是吐谷渾被吐蕃滅亡之后投靠了大唐的羌人。
于是,鄯州形成了漢人種地墾荒,羌人牧牛放羊的格局,借助湟水谷地的濕潤條件,倒也豐衣足食。
顏真卿接到圣旨之后火速行動,從蘭州、涼州、渭州、洮州調來了大批金銀銅錢,從牧民手里大肆購買牛羊,用了十天左右的時間總算完成了任務。
“臣按照陛下的吩咐,從鄯州、伏俟、湟水、河州等地共購得黃牛一萬零三百匹,各種綿羊、山羊十萬零五千只。”
在酒宴開始之前,顏真卿先向皇帝進行匯報。
“顏卿干得好!”
李瑛向顏真卿豎起了大拇指,“攏共花了多少費用?”
顏真卿道:“由于采購量過大,導致價格比市場價高了兩成,總計花費三十二萬四千六百五十二貫。”
“你拿筆墨來,朕給戶部寫封手諭,命戶部盡快把這筆錢送到鄯州。”
李瑛吃著美味的烤肉串,豪氣干云的說道,“如果朕沒猜錯的話,你們隴右的財政怕是已經被掏空了吧?”
顏真卿憨笑:“雖然沒被掏空,但所剩也已經不多了,臣這是搜刮了五六個州的金庫,方才湊夠了這筆錢。”
李瑛頷首:“隴右雖然廣袤,但人口偏少,你可以多催促關中布政使王繇,讓關中省多出些錢糧。”
“臣遵旨!”
顏真卿高興的領命。
在過去的兩年內,為了保證哥舒翰大軍的糧草供應,幾乎讓他絞盡了腦汁。
按照李瑛的規定,哥舒翰大軍的軍餉由戶部負責,兵器、甲胄、馬匹由兵部負責,糧食、草料、預備兵、民夫則由隴右與關中兩個省負責。
在一下子拿出了三十萬貫之后,隴右的家底幾乎被掏空了,如果陛下不給撥錢,顏真卿還真不知道再怎么繼續堅持下去?
幸好大唐皇帝現在財大氣粗,不等顏真卿張嘴討要,就主動把這筆錢還給了隴右。
皇帝如此大方,一直擔心自己俸祿發不下來的地方官員俱都眉開眼笑,在顏真卿的率領下一起敬酒。
“陛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此征吐蕃,定能一鼓而滅,臣等敬陛下這杯酒,祝陛下勢如劈竹,早日凱旋!”
李瑛仰頭一飲而盡,拍著胸膛道:“朕告訴你們,我大唐國庫里的金銀已經裝不下啦,光積蓄差不多有七八千萬貫,就算跟吐蕃打十年,我們的財政也能維持下去!
現在就是我們大唐最富有的時期,因此朕才在全國各地廣建學堂、醫院,造福百姓。
你們隴右的官員都把心放到肚子里,該朝廷承擔的開支絕不會強加到地方,讓你們隴右的財政吃緊。”
隴右的官員聞言俱都精神大振,士氣高昂,一個個爭先恐后的拍皇帝馬屁,夸贊大唐皇帝的功績已經超過了太宗皇帝,實乃千古第一!
在愉悅的氣氛中,君臣盡歡,李瑛返回驛館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