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了高仙芝的身份之后,李瑛喜出望外,隨即命人設宴款待他與封常清。
“哈哈……朕剛與哥舒翰會師不過數日,想不到高卿也率部抵達了達木城,此乃天佑大唐,滅亡吐蕃就在這個秋天!”
在筵席上,李瑛舉杯接受滿座文武的敬酒,立下豪言壯語。
“陛下文韜武略,空前絕后,此皆陛下之功!”
眾人一起歌頌大唐天子的豐功偉績。
李瑛又向高仙芝詢問了討伐大小勃律的戰況,得知唐軍不畏生死,翻山越嶺,以陣亡五千人的代價相繼攻滅了大小勃律國,并在這兩個國家任命了親近大唐的官員掌權。
大小勃律本來是一個國家,也是大唐的藩屬國,只是后來被吐蕃占領后分裂成為了兩個國家,因為更靠近吐蕃,所以從武則天時期便成了吐蕃的藩屬國,被高仙芝滅亡后,也是大小勃律時隔五十年之后再次臣服于大唐。
在筵席上經過一番商議,李瑛決定在這片區域設置勃律都督府,等滅亡了吐蕃之后由封常清擔任勃律都督,統率兩萬唐軍管理這片地方。
從前因為吐蕃的存在,導致大唐對勃律國的影響力被大幅削弱,但如果吐蕃被大唐滅亡了,那么大小勃律就只能像西域諸國那樣老老實實的臣服在大唐的統治之下。
根據高仙芝的稟報,他所統率的安西軍距離達木城還有一百五十多里,稍稍加把勁,就能攆上大部隊的腳步,到時候攻打邏些城的唐軍將會增加一支生力軍。
酒宴結束,高仙芝與封常清辭別李瑛,快馬加鞭返回軍中,督促麾下人馬追趕主力大軍的腳步。
李瑛留下李光進率領一萬人駐守達木城,保障唐軍的糧草供應及退路,隨后率領騎兵朝著邏些城進發。
時值中秋,天高云淡,遠處是連綿的皚皚雪山,頭頂是蔚藍的蒼穹,涼風拂面,讓人心曠神怡。
前方有快馬來報:“啟奏陛下,我軍前鋒已經逼近邏些城兩百里。”
“好啊,讓將士們加把勁,我們在布達拉宮痛飲慶功酒!”
李瑛在一幫文官的簇擁下豪情勃發,忍不住想要學曹孟德來一首《觀滄海》那樣的大作,可惜醞釀了半天覺得拿不出門來,只得作罷。
這次征討吐蕃,大唐可謂動用了半個國力,累計出動了超過五十萬的人馬,調派了李光弼、哥舒翰、仆固懷恩、高仙芝、田神玉、辛云京、封常清、李欽、李抱玉、李楷洛、高秀巖、張守瑜、來曜、馬璘等一大批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武將征討,吐蕃遭遇滅國之災,說起來也不算冤枉……
邏些城,布達拉宮。
年近五旬的尺帶丹朱依舊如同往常一般舉行著每天一次的會議,這一習慣也是吐蕃人從大唐那里學來的。
六旬出頭的吐蕃大論東則布侃侃而談:“今天已經是八月十八,隨著進入冬季,高原上的天氣將會逐漸寒冷,晝夜溫差增大,到時候就是我們反攻唐軍,殺他個丟盔棄甲之時!”
聽了東則布的豪言壯語,大殿內的吐蕃官員發出一陣歡聲笑語,慶賀即將到來的勝利。
“哈哈……咱們吐蕃有高原神靈的庇佑,豈是他們唐人可以征服的?在這個冬天是時候讓唐軍滾回家了!”
“回家?他們還想回家嗎?全部留下來做奴隸!”
“哈哈……將軍說的是,一下子多了二十萬漢人奴隸,想必會是一種美妙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