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金城公主的話,尺帶丹朱哽咽道:“我吐蕃也是這天下數得著的大國,如今我們主動臣服于大唐,大唐皇帝難道連這些條件都不能答應嗎?”
“以妾身對漢人的了解,只怕大唐皇帝很難答應。”金城公主一臉為難的說道。
尺帶丹朱心煩意亂:“你是大唐皇帝的姑姑,他多少應該給點薄面吧?”
金城公主嘆息:“妾身嫁到吐蕃的時候,這位大唐天子還是垂髫小兒,妾身與他并不相識,也就談不上同宗情義。
故此,若是贊普的條件太苛刻了,妾身實在沒有把握說服大唐天子。”
尺帶丹朱問道:“在你心中,我與這大唐天子誰更親近?”
“贊普是我的丈夫,妾身自然與你更親近。”
金城公主發自肺腑的說道,“但如今唐軍已經兵臨邏些城,又有大唐皇帝親征,可見天命已經不在吐蕃這邊;只有降唐才能讓吐蕃避免更大的損失,讓將士們避免白白犧牲。”
聽了妻子的話,尺帶丹朱心情稍稍好轉:“那你覺得什么樣的條件才能讓大唐天子接受?”
金城公主思忖了片刻,緩緩開口。
“其一,向大唐皇帝懇求保留吐蕃國號,歲歲稱臣納貢。
大唐若要派遣流官治理高原,我吐蕃愿意接受,但請朝廷給我們吐蕃人保留參政的權力。”
尺帶丹朱捏著下巴沉吟不決,示意妻子繼續說下去。
“其二,若朝廷要求吐蕃向長安派遣質子,還請贊普一定答應,否則其他條件就無從談起。
根據大唐的律制,所有藩屬國都應該派遣質子到京中做官,以表達藩屬國的臣服之意。”
金城公主柔聲細語,竭盡所能的規勸丈夫投降,一半是為了大唐,一半是為了吐蕃。
如果能減少陣亡的將士,也算讓自己的和親有了意義。
尺帶丹朱為難的道:“我的兒子到了長安,哪里還有命活著回來?”
金城公主道:“贊普此言差矣,按照漢人的傳統,只要質子的本國沒有異心,不但會受到優待,將來甚至還會被派遣回國擔任重要職位。”
“竟然這樣?”
尺帶丹朱一臉意外。
金城公主解釋道:“贊普派出的質子在長安受到當地風俗文化的熏陶,肯定對大唐更有好感,對于大唐來說豈不是比扶持一個陌生人更有利?”
尺帶丹朱頷首道:“如果是這樣,我倒是放心了。”
金城公主又道:“如果贊普無條件降唐,那就沒有質子這一說了,只有在做藩屬國的情況下才需要向長安遣送質子。”
“那還是送吧!”
尺帶丹朱自然不想讓吐蕃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暫時忍氣吞聲做大唐的附屬國,說不定將來還能夠東山再起,擺脫大唐的控制。
金城公主接著道:“至于贊普說的兩國和親之事就暫時不要提了,若以后的贊普想要跟大唐加深關系,再向大唐皇帝懇求賜婚便是。
畢竟現在對吐蕃形勢不利,咱們是被迫歸降,并非主動歸降,條件太多了大唐皇帝肯定不答應,反而會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