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都,龍泉府。
王忠嗣率麾下十二萬唐軍扎下連營,圍了個水泄不通。
在過去的八月份,東北地區進入了連綿的雨季,渤海國中京顯德府有二十多天泡在秋雨之中,境內河水暴漲。
王忠嗣命白孝德引忽汗水(牡丹江)沖灌顯德府的城墻,經過持續的浸泡,顯德府的城墻轟然倒塌。
十萬唐軍冒雨沖進顯州城,將士氣低靡的七萬渤海軍全殲,陣斬三萬,俘虜四萬,一舉攻拔渤海中京。
為了搶在李瑛滅亡吐蕃之前平定渤海國,王忠嗣隨即馬不停蹄的揮師殺奔六百里之隔的龍泉府。
八月底,東北的雨季宣告結束,氣溫迅速下降。
如果唐軍不能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攻克龍泉府,那么只能等待明年四月份卷土重來。
到了十月份,龍泉府的河流將會陸續結冰,東北大地風雪肆虐、角弓難控,唐軍想要憑借營帳在東北地區渡過漫長的冬季無疑于癡人說夢。
王忠嗣深知平定渤海國的窗口期只剩下一個月,因此勒令麾下將士日行一百里,僅僅用了六天的時間就兵臨上京城下。
得知中京淪陷,渤海國王大欽茂下令堅壁清野,閉城死守,只要能夠耗到九月底,渤海國就能得到喘息的機會。
為了拿下龍泉府,王忠嗣在攻克顯德府之后又給安守忠下了一道命令,勒令他半月之內兵臨龍泉府,與自己合力攻打這座渤海國的都城。
皇帝的詔書已經送到了東北,對王忠嗣處以扣罰一個月俸祿的懲罰,罪名是管理不力,這簡直連不痛不癢都算不上。
王忠嗣與安守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若不是因為擔心安守忠搶了自己的功勞,也沒必要卡遼東軍的脖子。
如今王忠嗣已經率部連續攻克扶余府、顯德府、長嶺府、龍原府等渤海重地,并完成了對龍泉府的包圍,已經完全不用再擔心被安守忠搶走頭功。
既被稱作上京又叫龍泉府的渤海國都,城高墻厚。
里面集結了八萬渤海國精銳,想要破城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王忠嗣還需要借助安守忠的軍事力量。
王忠嗣名義上是大唐北方的最高統帥,安守忠拒不奉命就是抗命不遵,如果拿不下龍泉府,就可以把責任都推到安守忠的頭上。
如果安守忠帶兵前來協助攻城,但王忠嗣軍團已經搶占了有利位置,遼東軍只能為河北軍做嫁衣,肯定拿不到攻破上京的頭功。
可以說,命令發出之后,無論安守忠怎么選擇,王忠嗣都會立于不敗之地。
接到王忠嗣命令的時候,安守忠已經與田承嗣攻克了南海府,并與田乾真會合,率領八萬遼東軍朝著龍泉府進發。
安守忠并不想跟王忠嗣搶功勞,但卻記著與大唐皇帝的約定,滅亡了渤海國之后就赦免安祿山的死罪。
安守忠可以不要滅亡渤海國的頭功,但必須讓渤海國滅亡,如此才算完成了與大唐皇帝的約定,就算王忠嗣不下命令,安守忠也會揮師北上。
對于李瑛各打五十大板的圣裁,安守忠內心毫無波瀾。
他知道王忠嗣卡遼東軍的糧食是因為擔心被自己搶了頭功,而現在王忠嗣的軍隊已經橫掃渤海國大片區域,頭功鐵定屬于河北軍了,雙方也就沒了矛盾,反而擁有了相同的目標,那就是滅亡渤海國。
九月中旬,安守忠率領八萬遼東軍如期抵達上京城下,與王忠嗣率領的十二萬河北軍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