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晝夜的鏖戰,唐軍傷亡四千五百人,而渤海軍的傷亡卻飆升到了兩千。
黎明時分,龍泉城外又增加了十余座高聳的土丘,這讓更多的唐軍弓弩手可以居高臨下的攻擊城墻上的守軍,給予攻城將士有力的掩護。
城墻上的渤海軍被唐軍射的十分難受,只能仰著頭朝土丘放箭,這讓攻城的唐軍承受的箭矢大幅減少,從而可以快速的踩著云梯登城。
唐軍除了筑造土丘殺傷守軍之外,行動遲緩的上百架霹靂車也從顯德府抵達了龍泉城,在四面城墻周圍排開,將磨盤一般的滾石投擲到城墻上,對守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重達數百斤的滾石呼嘯著飛上城頭,每次落地要么砸的塵土飛揚,要么砸的血肉橫飛,讓渤海軍苦不堪言。
為了對抗唐軍的霹靂車,渤海軍也祭出了床弩這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用粗如嬰兒手臂般的大箭來摧毀唐軍的霹靂車。
一時之間,雙方各顯神通,寒風中的龍泉城好像絞肉機,每天都有大量的將士戰死城墻。
第三天鏖戰下來,唐軍陣亡五千,渤海軍陣亡兩千五。
方圓二十里的城墻腳下,堆積了密密麻麻的尸體,既有唐軍的也有渤海軍的,可謂尸骸枕籍。
幸好龍泉府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度左右,攻守的雙方倒是不用擔心尸體腐爛爆發瘟疫。
“諸位將軍,我軍雖然陣亡了一萬八千人,但城墻上的渤海軍也遭受了重創,據我在高處觀察,渤海軍的傷亡至少達到了五六千人。”
王忠嗣召集麾下將校進行動員大會,并把安守忠再次邀請了過來。
要知道,自古以來攻城就是傷亡巨大的事情,在守城方死守的情況下,攻守雙方的戰損比往往都在五比一以上,這還是在破城的情況下,那些攻城失敗的戰役,進攻方的損失往往會達到驚人的十比一以上。
遠的不說,歷史上的張巡守睢陽城,以七千唐軍抵抗前赴后繼的叛軍二十萬人,經過十個月的鏖戰,最終讓叛軍在睢陽城下付出了陣亡十二萬的代價,攻守雙方的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十七比一,幾乎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大型戰役最大的傷亡比。
在過去三天的強攻之下,唐軍與渤海軍的傷亡比只有三比一,這在攻城戰役中堪稱罕見,也體現了唐軍強悍的戰斗力。
“諸位將軍,再強攻七天,我們的傷亡將會逐步下降,敵人的斗志必將崩潰!”
王忠嗣攥著拳頭,聲嘶力竭的給麾下的將校打氣。
“殺啊!”
五萬唐軍吶喊著,再次從四面八方撲向龍泉城,發起了新一輪的進攻。
白孝德率領三百扛著大刀的悍卒督戰,對于那些畏縮不前的士卒處以嚴懲,以此來驅使唐軍奮不顧身的發起沖鋒。
又是一個晝夜的攻防戰下來,唐軍再次付出了傷亡五千的代價,但城墻上的渤海軍傷亡也達到了三千。
“再攻!”
天亮之時,睡了不過兩個時辰的王忠嗣眼含血絲,再次敲響鼓槌,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殺啊!”
五萬唐軍鼓噪吶喊,頂著寒風,再次向龍泉城發起了兇猛攻勢。
安守忠在城下策馬橫槊,來回馳騁,冒著箭雨滾石督戰,指揮遼東軍拼死攻城。
唐軍今天的攻勢格外猛烈,強度與烈度都超過了之前的每次進攻,一個晝夜下來傷亡八千,但卻讓渤海軍的傷亡達到了五千。
持續五天的攻勢讓唐軍傷亡的兵力超過了三萬人,但渤海軍的傷亡也超過了一萬四千人,攻守雙方的戰損比直逼二比一,這對守城方來說差不多就是崩潰的比例。
攻城的第六天,王忠嗣再次立于帥臺擊鼓,下達了攻城的命令。
“大唐的健兒們,給我沖,拿下龍泉府、滅亡渤海國就在今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