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策駁......這......
長安各大勛貴看著緊接著送來的這篇太子所作詞句的篇名,所有人都只覺得脖頸發涼,歷朝歷代。
皇帝和太子爭斗本就是鮮有耳聞。
但,偏偏他們大唐貞觀這一朝,皇帝和太子間爭斗的竟已經被朝堂甚至是民間,視作了尋常談資。
別的朝代,太子戰戰兢兢,生怕被削了儲君之位。
貞觀這一朝的太子.......追著皇帝亂殺......
“嘶......”
房玄齡府邸,好在如今他們眼瞅著再過個幾天就到了今年休沐的日子。
皇帝和太子再怎么爭斗,別說是文斗,便是武斗,那也是皇后娘娘的事情了......
他深吸一口氣,定神品讀起來太子的這篇《水龍吟·農策駁》。
“千年皆道民愚惰,誰見苛捐消骨?”
“文景輕徭,開皇減賦,依然寒戶。”
“渭北春犁,江南秋鐮,幾曾溫足?”
“算倉中五谷,七成輸稅,余糠秕、填腸肚。”
僅僅是上闕,便讓房玄齡等經歷過隋末動亂的文武大臣們,紛紛動容。
也全都明白,陛下勸百姓勤于務農。
太子則上來就駁斥“百姓耕田不需要官府勸說,華夏農民歷代勤勞,但那又怎么樣?還不是吃不飽穿不暖?”
皇宮之中,長孫皇后眸光閃爍著亮光,玉手提筆,謄抄下那上闕的最后一句,卻不由喃喃低吟。
“算倉中五谷,七成輸稅,余糠秕、填腸肚.......高明是真的知道百姓困苦的日子是什么樣的啊。”
一旁,楊妃頷首:“是啊,不然殿下當初去太原府推行新政,又怎么會一上來就對世家和地方豪強動刀子呢?新政再好,好處落不到百姓手里,那也是肥了世家和地主豪強。”
“古之文景之治,還有前朝開皇盛世,百姓口中的好日子,也不過是能活命或是不能活罷了,不被兵災戰亂裹挾丟了性命,那便是盛世......哎。”
此刻的甘露殿書房之中,李世民幾乎是用一副“既生瑜何生亮”的崩潰表情,死死攥著手中那百騎司送來的太子詞作。
口中哆哆嗦嗦的,用罵人的語氣念著。
剛念完上闕,胸膛便已經是劇烈起伏,便是殿外值守的皇宮侍衛和太監宮女,都能隱約的聽到什么“逆子”“打朕的臉”云云......
略做調整,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朝著下闋看去。
“何不昆侖奴駐?”
“拓南洋、盡栽稷黍。”
“波斯灌井,吐蕃鑿堰,新羅伐木。”
“唐戶為監,漢兒執冊,坐收倉谷。”
“待夷邦血汗,澆成我土,筑通天路!”
李世民:“.......”
長安勛貴:“.......”
四方館外邦使節:“.......”
東宮太子后宮。
吐蕃贊姆薩瑪嘎、新羅女王金德曼、以及薩珊波斯公主薩爾曼娜,在看著李承乾寫下的這下闋之后,皆是神色無奈又帶著幾分悲涼。
即便,她們都已經入了宮,成了太子的妃子。
即便她們的國家已經成為大唐的忠犬仆從,被大唐吸血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