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場發生在這李唐皇家的鬧劇。
當太子象瑜,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傳到百官的耳中的那一刻,像裴寂,蕭瑀以及房玄齡,杜如晦這等武德和貞觀朝的老臣們,皆是不由得恍惚了片刻。
宋國公府。
蕭瑀悵然搖搖頭,滿是慨嘆的嘆息一聲。
“這是個什么事兒啊,老夫當真是,當真是.......”他呢喃了好半天,硬是想不出來一個貼切的形容李唐皇家這一大家子的詞匯。
只能表情夸張的端起面前的茶盞,而后又嘆息一聲放下。
倒是一旁的前朝皇后蕭皇后,如今的蘭陵蕭氏祖母,神色之中卻是露出幾分追思和羨慕。
幽幽嘆息一聲。
“自古皇家多無情,便是帝王都因為一些事情身不由己,便是前朝皇帝,父子君臣之間又哪個不是從心底里彼此防備?”
“如今皇家在你們看來,似乎是胡鬧了些,但就老身來看吶.......這反倒才叫張弛有度,是極好的君臣父子。當今太子不會擔心圣上會害他性命,也不用擔心繼承的皇位會被哪個皇子奪了去。圣上也不會擔心太子會在國事上肆意妄為,將大好的江山葬送。”
蕭瑀無奈:“大姐,此事哪有你想得那般簡單,如今民間對于皇室的議論,尤其是諸多話本,更是傳得神乎其神,長此以往,皇家威嚴豈不是蒙羞受損?!”
不僅僅蕭瑀擔心這個,可以說,如今的滿朝文武,所有人都在擔心這件事。
天家之所以是天家,便是因為這地上的云泥百姓,無法窺探,如同神祇一般高高在上,而越是神秘,越能夠讓人產生敬畏和推崇。
但是,這種事情,尤其還是涉及“太子要加封皇帝為遼東王”這種荒誕之事之中,百官之中,任誰都不敢在這個時候插嘴。
眼瞅著距離年關的日子越來越近。
皇帝今年不回長安的事情,也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了轉圜的余地,那位天武皇帝是鐵了心的要逃離長安。
東宮,顯德殿。
“狄院正,父皇那便是鐵了心的要把這舉國之事丟給孤這區區少年的手上,這些時日你們也是看到了,孤是勸也勸了,激也激了,甚至連假借曾皇祖父病重的誆騙他的法子都用了,他就是不回來,如之奈何?”
太子象瑜看著面前的狄仁杰。
此前對方還在淮南道擔任布政使,卻是因為他這個監國太子的一紙調令,直接調回了長安中樞。
在太子新設立的,隸屬于東宮的“中書院”,擔任院正。
算是如今太子手底下的“宰相”。
狄仁杰滿臉苦笑,他是真的怕被太子問到這種事情上啊。
問問他治理地方,甚至是審查罪犯,乃至是監理朝政之類的事情,他倒是立即能夠拿出來個對應的章程。
但是......
“殿下,此事臣豈敢多言?”
象瑜不滿的瞪向他:“當日是房相他老人家極力的推舉你,孤才讓人將你調來東宮,還擔任這院正之職,怎么,你在淮南道的時候不是各種政績不斷嗎?怎么到了孤這里,莫不是原形畢露了?!”
此刻顯德殿內,所有人都聽出了象瑜語氣中的不滿和威脅。
狄仁杰也不由得面色一變。
“這,太子殿下,皇家之事,臣是真的不敢多言吶。”
“孤讓你說你就說!休要廢話!”太子象瑜呵斥。
見狀,一旁的湘王和靖王幾人也是趕忙給狄仁杰使眼神,后者無奈,也指的是沉吟思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