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皇帝要臨朝嗎?
如今已經是天武十一年了,然而長安百官印象之中,天武皇帝自已坐在龍椅之上,親自主持朝政的次數,卻可以用屈指可數來形容。
當今魏王,晉王,越王,甚至是需要負責海外諸多事務的漢王都擔任過監國一職。
之后還有當今太子和湘王......
“啟稟父皇,父皇讓兒臣監國,然兒臣知自身能力淺薄,有皇兄做主,兒臣輔佐一二,一些政務還可處之,然若是將監國大權全權交由兒臣負責,兒臣惶恐!”
“愿父皇收回成名,兒臣請旨父皇準兒臣隨皇兄一同出發中亞,為我大唐治理一方......”
天武十一年臨近年關的這場朝會,殿內暖意隆隆,殿外卻飄著鵝毛飛雪。
聽著湘王貔奴的請求,李承乾的目光卻是在在場的這些百官臉上,一一掃過,相比較自已在貞觀那一朝監國的時候,少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也多了很多年輕的面孔。
就連當今的六部尚書,其中刑部尚書李道宗,兵部尚書秦瓊,戶部尚書王銘這三人年紀也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了,尤其是秦瓊,皇家醫學院那邊,孫思邈已經告訴過他。
秦瓊的身體已經不是補藥和調理能夠維持的了。
就連他李承乾拿出來的那些神奇的“仙藥”,效果也日漸低微了。
也不知道明年的這個時候,在場的這些人是否還能看到。
李承乾微微有些走神。
然而,見皇帝不說話,出列的湘王貔奴身邊,靖王和齊王也是不由對視一眼。
靖王明顯帶著不愿。
他是真的不想離開長安啊,長安這里的綠蔭草場踢起蹴鞠最讓人暢快了,中亞那邊又窮,還多是沙漠之地。
但昨晚自家母妃已經和他陳明了利害。
他若是留在長安,那在自家父皇的眼里,那就是有意爭儲。
“啟稟父皇,兒臣也愿隨皇兄,一并前往中亞。”
李承乾聽到聲音回神,目光卻是直接略過了他,目光看向了戶部尚書王銘。
“王愛卿,這事你怎么看?畢竟,你也是三皇子的外祖父......”
王銘一副惶恐出列的模樣。
“啟稟陛下,老臣無意間,三皇子這些時日跟隨在太子身邊,協助理政,明顯的得體穩重了很多。”
李承乾淡笑:“中亞那邊不比長安,靖王可能受得了?你就不擔心他在那邊出什么事?”
王銘哂笑,拱手:“當今太子有當初陛下您在陽成宮長兄之風,陛下當初帶諸位王爺和公主久居太原府,不也沒有出一點差錯,相反的,如今我大唐百姓,哪個不稱贊皇室美名?”
“哈哈哈......”
也不管對方說得是真心還是虛情假意。
李承乾一副被拍馬屁拍舒服了的模樣,哈哈大笑著,看向了太子象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