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424你也不想你哥哥以后
幫秦可卿「安排」又耗去了不少時間,幸好在銀子充足的情況下,無非就是把問題交代下去便可,比如說,周陽當初買下現在的院子,頗費了一番心力,如今在寧榮街南側買下一處小院,只是放出「雙倍價錢」風聲之后,第二天就有人主動上門了。
安排人手也不難,四個女保鏢入住寧國府、八個女劍手入住小院,趙麒英只憑著上次的路子就輕松解決;八個丫鬟婆子更簡單,秦可卿奶娘的兒子隨便跑一趟牙行就安排了,當然,說是「很快」,卻也用了三四天。
直到七月二十,周陽早就計劃好的「城西視察」才算有了時間,楊信更是早已安排好了武英酒館和十里鋪的事情,就等著他上門了。
「老奴草民拜見周大人」周陽剛進了酒館后院,就見眼前稀里嘩啦跪下了十幾個人,打頭的自然是掌柜楊信,其他人則為十里鋪各家的族老、代表,這處村子本就是雜居,姓氏來歷亂七八糟,正好省得出現「奴大欺主」問題。
推薦下,追書真的好用,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各位族老請起。」周陽隨手虛托一下,就算是回應了,直到所有人起身后恭敬站好,他才澹澹的說道,「本官接下來的事情,想必楊掌柜已經說過了,這兩年十里鋪得了本官不少恩惠,也給了本官不少方便,這一點本官非常感謝。」
「老奴草民不敢」一幫人趕緊躬身行禮。
這不是周陽擺架子,而是這個年代就該這樣,以他現在的身份,也沒能耐搞什么「人人平等」,那就只能暫時入鄉隨俗,更何況他作為十里鋪「出去」的官員,真的算是給足了回報。
「大人太客氣了,不提大人名下的五百畝免稅田,如今全給了村里各家,讓大家的日子好過不少。」楊信作為一個合格的奴才,肯定要幫自家主子歌功頌德,「就說這兩年,大人足足從村里提攜了一百多后生,讓各家全都跟著沾了光。
如今大人蒙朝廷恩典,授了正五品的官身,老奴和村里各家與有榮焉,這次請大人過來,一個是拜謝大人恩典,再就是有些肺腑之言,想要給大人稟報」
「哦」周陽「好奇」的笑了笑,楊信說的這些,自然是提前商量好的,「不知楊掌柜有何要事,需要本官幫忙」
「大人容稟,如今村里大半的后生都跟了大人享福,各家自然是感激萬分。」楊信恭敬的說道,「只是,這些人目不識丁,即使是跟著大人,也不過做些粗活兒,實在無以回報大人恩情,更何況村里還有數百小畜生,如今除了玩耍,就是打架生事」
「本官明白了」周陽「恍然大悟」,猶豫了一下看著楊信說道,「楊掌柜,若是在這村里建一座學堂,需要多少銀子嗯,就以容納全部村中孩童為標準;還有,這延請先生可有困難需要多少人才夠,束修方面又該如何安排」
「大人恩典」還沒站穩的一眾族老稀里嘩啦又跪下了,沒辦法,這個年代普通人想要讀書寫字基本沒可能,所謂的「寒門貴子」,這里的「寒門」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沒落世家或是小地主,所謂的「民心」,從來沒包括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回大人,只說建造學堂,人手方面無需考慮,村中百姓自會竭盡全力。」楊信跪著說道,「大人需要付出的,其實就是建材方面的銀子,以村中大約兩百余十四歲以下孩童的數量,用不了三百兩銀子就夠了。
這樣一來,就需要最少十位先生,其中最少要有三兩個的秀才功名,這些人每月最少五兩,年節還要另有厚禮奉上;其他沒有功名、只是幫著識字
,一個月連三兩都不用,年節禮物差不多就行了,如此一來」
「楊掌柜,你直接找張管事,支取兩千兩銀子,無論是學堂還是先生,都按照最好的來,想必三年內,這筆銀子也盡夠了。」周陽語氣平澹,渾然沒問不停磕頭的一眾族老,「三年后,我應該能升遷回京,剩下的問題到時候再談。」
「多謝大人恩典」一眾族老激動的都快哭出來了。
這不是周陽錢多了沒處花,而是忠誠度需要,封建時代「宗族」非常重要,問題是周陽沒有;十里鋪上千人口,但至今沒出過上臺面的人物;雙方算是互相需求,他付出錢財資助,這些村民回報絕對的忠誠。
他如今手下整整一百二十人的親兵家丁,全部是從十里鋪選拔;今日付出的銀子,其實就等于是給這些人的「安家費」,讓他們絕對免于后顧之憂,一方面是關鍵時刻敢拼命,另一方面也是家人有了盼頭,必要時可以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