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659李紈兩個榮國府的少奶奶
三月二十二,山海關大營。
“臣神機營總兵周陽見過陛下”多虧了這一場勝利,某人終于轉正了,只是看著中軍大帳正中端坐的昌興帝,他卻只能苦笑,“區區幾個流賊亂匪,竟要勞煩陛下親臨,當真是我等臣子無能”
“好了,你我的交情,難不成還要玩這些勞什子”昌興帝一臉笑容擺了擺手,可惜馬上被打斷了。
“這帳子里不相干的都出去。”永昌公主的語氣帶著明顯的惱火,大帳中的一眾將領、衛士哪怕再有心氣,也沒人有膽子在這位面前炸翅兒,一個個目光看向昌興帝,得了他允許后才魚貫而出,很快清空了帳篷,“愷兒,你這是為的什么我不是在折子里說過,這邊的戰事根本用不了”
“所以,朕更要過來”昌興帝勐地站起來,毫不猶豫的說道,“大姑姑,你也要替朕想想,這場亂事弄得朝堂震動,卻被周大哥近乎切瓜剁菜般收拾了,傳出去確實能為朝廷大漲威風,但還是不夠,至少對朕來說,這些完全不夠
大周朝立國至今,歷代皆有開疆拓土之功,偏偏到了父皇這里就變了,最終駕崩又是因為不能說的原因,緊接著我登基,就鬧出了一堆問題,若是任由事態如此,百年之后的史書之上,又該如何編排我們父子”
怎么說按照史書一貫的“為尊者諱”習慣,不論是春秋筆法能省就省,還是文過飾非小題大做,最終都逃不了同一結果,永和帝因為太上皇至今還在,死了小半年都沒法上廟號還有郭愷父子,大概率就落個“守成有余”,甚至“國勢開始衰落”。
“臣明白了”周陽輕輕一嘆,從懷里取出昨天送來的八百里加急懿旨,躬身遞給裘世安,“原本臣還想著,就算陛下過來,臣也會全力沖在最前面,為陛下掃清一切障礙,只是太后娘娘差人送來了旨意,臣也覺得有道理。”
“哦”昌興帝翻開懿旨,一目十行掃完就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母后知道朕的心思,周大哥照著來就好大姑姑,這邊的戰事你也了解,接下了不會有什么大戰,你們只管放心回去,為朕守好京城便可。
母后如今畢竟有些不方便,你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輔左,自家人難不成還要外道嗎再說就算讓你回去,那也得過上兩三天才行,至少朕要問清楚,這邊的戰事到底如何,周大哥若有什么好的建議,不妨一并說說。”
“多謝陛下信任”周陽心中一嘆,知道事情已經不可挽回,昌興帝都把話說到了這份上,連早已不見的“周大哥”都出來,對永昌公主更是全程一口一個“姑姑”;他也只能把這些天的分析計劃,先口頭表述一遍,又把做好的規劃乃至地圖作業交上去。
“周大哥有心了,朕聽說這些日子裘愛卿也沒少忙活,有了這些安排,再有裘愛卿的幫襯,白山黑水的戰事應該拖延不了太長時間。”昌興帝滿意的點點頭,接下了又是一番君臣相得之后,周陽拉著沒再多說一句話的永昌公主走人。
這也能看出來,昌興帝郭愷正在一步步向著“正常”帝王的標準前進,這其實沒什么好說的,至少周陽這樣的“外人”并沒覺得問題很大,只是有些不舒服;但這對永昌公主來說,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