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制定戰略計劃。
朱棣親自執行,率領漢王朱高煦,朱瞻基等人,帶上后世力挽狂瀾的于謙,一起出征。
“于謙!我只示范一次!”
朱棣,朱瞻基帶著于謙沖鋒,于謙雖然很懵,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事,但明朝歷代的皇帝全部過來。全是能打,軍事水平極優的皇帝。
他們親自出征,痛打落水狗,狠狠干了一波,重新回到皇宮。
于謙心中有種想要再換一個皇帝的沖動,如果太宗皇帝愿意留在這里,不行的話,留宣宗皇帝也可以。
皇帝與皇帝之間的差距真大。
于謙回到皇宮,又被朱祁玉叫了過去,兩人交流,他覺得臨危受命的朱祁玉不是不行,自己好好教導照樣能成為一代明君。
關于大明后世發生的一些事,于謙有所猜測,文官集團做大,但他絕對不會同流合污,而是會為了天下百姓好好輔佐皇帝,讓社會穩定,讓百姓安居樂業。
一段時間后。
大明朝堂又被狠狠整了一頓。
從上到下。
朱元璋沒有興趣安排下去,朱棣接過手,他很滿意于謙,對自己的太孫朱祁玉不是那么滿意,但比起那個【大明戰神】,【叫門天子】,朱祁玉太讓他滿意。
跟于謙一搭配,兩人可謂是君臣之間的模范與典型。
朱棣專門喊來朱高熾,朱瞻基一起教導這么一個太孫,告訴他要用于謙制衡文官集團,否則文官集團必然做大。
如今大明朝武將集團,精銳盡喪,必須盡快培養新一批武將。
朱瞻基提醒自己兒子朱祁玉,于謙千萬不能死,絕對要讓他多活一段時間,不然于謙這么一個文官集團推出去的代表必然會成為文官集團一個旗幟。
而于謙本人自然是不會跟文官集團同流合污,所以于謙是朱祁玉最好的幫手,最好的刀,要是用得好,文官集團做大的傾向不是沒有辦法止住。
朱祁玉全聽進去。
另一邊。
朱元璋:“我就不該叫大孫雄英過來,太丟臉了,明朝被老四定下來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臉全部給丟沒了。”
“現在我大孫擔心自己未來后代會成那樣,有了擇優傾向,想要搞一搞競爭。我擔心會搞成李世民那樣,廢掉太子。”
蘇晨:“……”
(你跟我說我也沒有辦法,歷史就是一個輪回,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曹操不信任自己家人被司馬家奪了天下,你吸取八王之亂,曹操的教訓,覺得不可能重蹈八王之亂,落得被司馬家篡權的下場,為此特意滅了李善長。)
(結果呢?永樂大帝奪了皇位。)
朱元璋:“別說我大孫擔心,我同樣擔心,我辛辛苦苦培養出標兒,如果不是你的話,標兒就早逝。人算不如天算,你說就沒有辦法讓子孫后代不那么廢物嗎?”
蘇晨:“應試教育,真正的天才不會因為應試教育變廢,可以讓培養出來的繼承者至少維持在及格線以上。”
朱元璋:“咱是個沒文化的人,可咱對教育這方面一向很重視。”
蘇晨:“有些不適教育能改變的。”
朱元璋:“你告訴咱,大明后世還有幾個像朱祁鎮類似的皇帝?先告訴咱,讓咱有個心理準備。”
蘇晨:“不是說對大明后世帝王不感興趣?”
“咱能不感興趣嗎?快被那貨給氣炸了!”朱元璋紅溫道:“要是后世全跟他差不多,咱大明滅了就滅了吧。”
眼前朱元璋有點不太想要去未來的大明,蘇晨趕緊解釋道:“大明后面的皇帝沒有朱祁鎮這么廢物,只是文官集團逐漸做大,不可撼動,他們大多有心無力,但不少是有能力的皇帝。”
聽到這,朱元璋臉色算是好了一些。
可一想到朱祁鎮,心情好不起來。
朱元璋:“那個朱見深是明君對吧?”
蘇晨:“朱見深自然算是。”
朱元璋松了口氣,接下來要去見這么一個皇帝,至少不會生氣。
“咱越想越氣,咱就想不明白,他朱祁鎮老子厲害,他兒子厲害,我大明一連六代,除了他,全是有能力的君王!要不是他,咱不敢相信大明經過六代皇帝能變得有多么強大。”
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