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羅剎不講武德。
彎道超車耍心眼。
間接上導致半個多世紀,航天領域沒有突破性進展。
而在危機紀元,各個國家那真是卯足了勁,尤其是當世界局勢將徹底穩定下來,幾個航天大國大力投資航天領域。
到如今的建交紀元,熱情反而沒有那么足。
留下來的科學家大多都是在危機紀元存活到現在的科學家,他們仍然不放棄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放棄對諾大的宇宙充滿探索與求知。
哪怕是能源已經多到很長一段時間用不完,暫時沒有大危機,科技發展速度驚人。
但他們仍然在繼續努力,爭去修完。
比起他們藍星大多享樂的人類,還在趕來的三體人大多被打動,跟著一起修行星基地,每路過一個合適的行星就開始建立行星基地。
作為補給站,也作為他們回來還會回到母星研究的中轉站。
兩邊都在瘋狂搞基建。
對于基建這方面,藍星文明沒有絲毫掩蓋技術,所有技術傾囊相授。
終于在建交紀元快到五十年。
藍星文明與三體文明,正式在一光年以外的一處行星基地相遇了。
這是兩個文明歷史性的時刻。
在各大人類居住的行星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個個搜索起視頻。
那是一個不算很大的行星基地。
兩邊的艦隊停留在那顆行星的附近。
在行星基地建立之后,派了專門的代表在基地上會面,進行友好的交流,約定好兩個文明一起發展,簽訂了一系列平等條約,互利共贏。
以這個見證他們兩個文明見面的行星基地為核心,雙方開始擴大這個行星基地,在小型行星基地的基礎上,建設足以容納數百萬生命的基地。
在他們人類到達這里之前,三體艦隊在路上的行星上修建了不少行星基地,打好根基。
人類艦隊順著那條路,一路重新翻修,建設,速度越來越快。
在建交紀元的五十年來底蘊積累到一定程度開始爆發,短短不到十年之內,建設了跟之前五十年差不多的基建。
藍星。
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到一百二十年。
仍然沒有辦法真正打破人類壽命上限,除非是在基因層面上有大的突破。
量子人類就是與眾不同的人類。
他們在壽命的道路上比普通人要長得多。
但會失去普通人類許多樂趣。
對于當初量子修仙,誕生出來的量子人類一族,蘇晨其實是承認這么計劃沒有成功。
這樣誕生出來的人類確實很強大。
但不正常,許多量子人類在量子化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人類的情感,整個人無法感受到人類各種感官。
量子化越徹底的人類,越是如此,他們即便是保留了人類的意識,可是沒有觸覺,沒有味覺,不會分泌那種刺激與快樂的感覺。
這個原來不算是缺陷,反而是一種生命層次進化的表現,可是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缺陷的生物。
他們接受不了,尤其是第一代量子化的人類,他們擁有獨特的力量,卻無法享受人類最簡單的感官,很容易暴走。
要不是科技發達,說不定還真有可能出現問題,比起現實世界,逐漸量子化,完全量子化的人類更喜歡生活在虛擬世界。
蘇晨早就準備好了針對性措施,量子化人類一般科學技術水平不高,知識水平也不高,常年沉迷于量子修仙。其中有一部分知識水平高,又沒有辦法團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