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不知道歐陽倫,他還不知道么!什么不為升官發財、什么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些都是假大空!
歐陽倫真要這樣做,他反而覺得歐陽倫不正常。
還有歐陽倫這樣說分明是在諷刺他這個皇帝小氣嘛!
混賬王八蛋!
朕就小氣了,有本事你咬我呀!
“嗯,歐陽倫有此覺悟,朕心甚慰,此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朱元璋壓著心中的怒火,臉上擠出一絲笑意,緩緩道,“繼續下一件事情!”
有了朱元璋的蓋棺定論,文武百官們也就不再討論這件事情,轉而商議起其他國事。
禮部、兵部、吏部.等部門一一稟報。
事無關己,歐陽倫自然是再次展示站立睡覺的絕技,閉上眼睛進入夢想。
當然了,站著并不能進入深度睡眠,而是進入一種淺睡狀態,不過有一個名字卻是第一次在他耳朵中響起。
楊士奇!!
楊士奇,初名寓,字士奇,一字僑仲,以字行,號東里,吉安府泰和縣人,是大明朝前期重臣。
楊士奇先后歷經五朝,任內閣輔臣四十余年,任職時間之長為有明一代之首,任內閣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等同心輔政,并稱“三楊”;又以居地、郡望,時人稱之“西楊”。
可以說,楊士奇絕對是大明史上排得上名號的“內閣首輔”,其實和“宰相”沒啥區別。
等等,現在才洪武二十年,在他的印象當中,楊士奇這個時候還沒有當官吧??
隨即歐陽倫腦海當中浮現出關于楊士奇的相關經歷。
楊士奇自少喪父,雖孤貧而勤學,后游學四方,以授徒為生,至建文帝時方才被薦入翰林院,充史館編纂。明成祖永樂初年,升翰林編修,不久后被選入內閣,典理機務,并輔佐太子朱高熾講讀。累遷官為太子左諭德,兼翰林侍講,永樂六年,成祖北征,命他輔太子監國。永樂十二年,因遭漢王朱高煦讒劾,被囚詔獄,仍上疏力保太子。后被釋放。朱高熾即位后,進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歷少保、少傅,兼兵部尚書。明英宗即位后,與楊榮、楊溥共輔幼主,進官少師。楊士奇為官舉止恭謹,擅長應對,善于識人,建言朝政,常一語中的。但他薦士頗為專擅,打壓政敵不遺余力。晚年放任其子楊稷橫虐鄉里,侵暴殺人;宦官王振擅權,他也不能匡救,招致輿論非議。正統九年,楊士奇因楊稷被下獄而憂慮病逝,享年八十歲。獲贈左柱國、太師,謚號“文貞”。
當然這并不是重點。
重點是楊士奇怎么這個時候就入朝為官了。
楊士奇生于江西袁州宜春縣鳳凰臺,一歲時喪父,其母改嫁當時任德安同知的羅性,楊士奇于是改姓羅。后來有一次羅家祭祖,年幼的楊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楊氏祖先,被羅性發現并贊揚他的志氣,恢復其宗姓。隨后,羅性因得罪權貴戍邊陜西去世,楊士奇與母親回到德安。他一邊教學自給,一邊奉養母親,游走于湖北、湖南授徒教學,其間居住江夏的時間最長,楊士奇在落魄流離的生活中參加了洪武十七年的鄉試,卻不幸落第。
之后直到建文帝登記才正式入朝為官,現在就出現在朝廷官員名錄上,顯然是提前了很多!!
按照剛剛吏部稟報的官員名錄,這楊士奇似乎是考中了舉人,連正式的官職都沒有。
對此歐陽倫也并沒有太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戶部的事情稟報完畢后,工部又開始匯報,又過了許久,朝廷各部都匯報了一遍,朝會接近尾聲。
朱元璋掃視朝廷一遍,“諸位愛卿可還有事情要稟報的,若是沒有的話,那便”
就在朱元璋準備開口“散朝”的時候,一道聲音響了起來。
“陛下等等,臣婿有是啟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