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京平鐵路開始修建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大明。
經過各大報刊的連續報道和科普,鐵路、火車這兩個詞語對于大明百姓來說已經不再是陌生詞匯。
大明百姓清楚的知道,這鐵路、火車是用來干什么的,也知道等鐵路修好之后,他們能夠只需要花費一天的時間就能從京城抵達北平!
這事放在過去,絕對不會有人相信,但是通過報刊的不斷宣傳,現在百姓不僅相信,而且還無比的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京平鐵路開建,可不光只是有些。
大量的工作崗位被創造了出來。
各種水泥工、鋼筋工、木工、設備操作工等等,全部都是要有人去做的。
各級官府招人、各個建筑隊招人,另外因為需要各種物資,比如鐵鍬、推車、厚實的工服、用藤條做的安全帽等等,被納入供應商體系的工坊,也都開始招募生產工人,開足馬力生產這些物資。
各大報刊上貼滿了招工廣告。
可以說,只要你年滿十八歲,就能夠很輕易找到一份工作,而且這份工作的薪水并不低。
百姓們看到報紙上的招工廣告,也是迅速行動起來。
自從有了當年北直隸吸納周圍各行省務工人員,以及后面各地大量修建道路招工之后,大明雖然沒有直接廢除路條、路引這些,但是官府對于人員流動的管控已經沒有過去那么嚴格,只要你戶籍正常,有著戶籍當地開具的路條,并且外出理由合理,大明各處都可以去!
各地對于外來人員的管理也是更加的有耐心、不再排斥,甚至對于外來人員持歡迎態度,因為大家都開始意識到人才、人口的重要性,即便是個普通人,他可以加入修路隊、可以進入工坊,再不行也可以去開墾荒地,這些都會創造出價值,積少成多,這會會對當地的經濟帶來幫助,而且是人就會消費,增加當地經濟活力!
一個城鎮經濟發展得越好,日子也越好過,百姓生活富足,官員獲得政績。
可謂是多贏。
百姓也意識到打工能夠爭更多的錢,所以在農忙結束之后,家里除了老人小孩外,年輕的壯勞力就會出門打工,男的大部分會去修路隊,這是薪水最高的,女人則會去工坊。
京平鐵路的正式開建,進一步刺激了這些。
誰都知道這京平鐵路是一個九十九億的大項目,有著巨大的利益。
特別是位于京平鐵路規劃道路上的城鎮,無論是官員還是當地百姓都是翹首以盼,期待能參與其中。
大明一下子變得極為活躍起來。
當然這是最為表面的變化,而在大家都沒有關注到的地方,也因為京平鐵路的修建,也發生著變化。
香港村!
如今的香港村變得更大、也更加繁榮了。
如果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來到香港村,他只會覺得自己來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因為這里全部都是水泥鋼筋修建而成的房屋,最低的樓房也有三層,最高的甚至達到了二十層!!
如同高聳入云的長形石山!
而且更高的建筑還在修建當中。
香港村的道路也是平整,完全是按照修高速路的標準修建,上面還畫了白色的交通表現,每個路口還有專門的人指揮交通,最為神奇的是,道路上行駛的根本沒有馬車、牛車,而是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