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黨的名聲,一夜之間爛了大街。那些平日里趾高氣揚的淮西黨成員,此刻卻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他們中的一些人試圖辯解,聲稱自己并未參與貪腐,甚至有人公開表示要與淮西黨劃清界限。然而,百姓們早已不再相信他們的說辭。
一名淮西黨成員在街頭被百姓認出,頓時引來一片罵聲。有人指著他罵道:“你就是淮西黨的狗官吧?你們這些人,吃著朝廷的俸祿,卻干著坑害百姓的勾當,還有臉出來晃悠?”那人臉色鐵青,想要反駁,卻被百姓們的罵聲淹沒,只得灰溜溜地逃離。
淮西黨的成員們既氣憤又無奈。他們中的一些人私下抱怨:“咱們淮西黨這些年為朝廷立下多少功勞?如今不過出了幾個害群之馬,就被百姓罵得狗血淋頭,真是冤枉!”然而,他們也清楚,淮西黨這些年確實積弊深重,百姓的怨氣早已積壓多時,如今不過是借機爆發罷了。
面對百姓的聲討,淮西黨內部也開始分化。一些有遠見的成員意識到,若再不整頓內部,淮西黨的名聲將徹底敗壞,甚至可能危及自身的仕途。于是,他們開始暗中活動,試圖與那些貪腐分子劃清界限,甚至主動向朝廷檢舉揭發,以求自保。
然而,百姓們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他們要求的不只是幾個貪官的下臺,而是整個官場的徹底整頓。淮西黨的名聲,已然成為百姓心中腐敗的代名詞。這場風波,究竟會如何收場,淮西黨又將何去何從,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朝會的鐘聲在紫禁城內回蕩,百官們身著朝服,依次步入大殿。然而,與往日不同的是,今日的朝會上,淮西黨的官員們個個愁眉苦臉,神情凝重,全然沒有了往日的意氣風發。
為首的淮西黨重臣李尚書,年過五旬,平日里總是紅光滿面,一副志得意滿的模樣。可今日,他的臉色卻陰沉得能滴出水來,眉頭緊鎖,眼角的皺紋似乎比往日更深了幾分。他的目光不時掃向站在文官隊列中的歐陽倫,眼中隱隱透出一絲怨毒。
站在李尚書身后的王侍郎,年紀稍輕,平日里以能言善辯著稱。可今日,他卻低垂著頭,雙手緊握成拳,指節因用力而發白。他的臉色蒼白,額角甚至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顯然心中極為不安。他的心里暗暗罵道:“歐陽倫這個小人,不過是仗著太上皇、陛下的寵信,竟敢如此針對我們淮西黨!若不是他從中作梗,百姓怎會對我們怨聲載道?如今倒好,我們成了眾矢之的,他卻在一旁看笑話!”
另一名淮西黨官員張御史,年紀稍長,平日里以沉穩著稱。可今日,他的臉上卻寫滿了焦慮與無奈。他的胡須微微顫抖,目光游離,顯然心中思緒萬千。他心中暗嘆:“淮西黨這些年確實有些得意忘形了,可歐陽倫此舉,分明是想借機打壓我們!他不過是個外來的官員,憑什么對我們指手畫腳?如今百姓的怨氣全都撒在我們頭上,這日子可怎么過?”
淮西黨的官員們心中充滿了對歐陽倫的怨言。他們覺得,若不是歐陽倫在陛的局面。一名年輕的淮西黨官員甚至在心里咬牙切齒地罵道:“歐陽倫這個外來的狗官,分明是想借機上位!他以為扳倒我們淮西黨,他就能在朝中站穩腳跟?做夢!我們淮西黨在朝中經營多年,豈是他一個外來戶能撼動的?”
然而,盡管心中憤懣,淮西黨的官員們卻不敢在朝會上表露半分。他們深知,如今百姓的怨氣正盛,若是再在朝會上與歐陽倫發生沖突,只會讓局勢更加不利。于是,他們只能強壓心中的怒火,低著頭,默默忍受著這前所未有的屈辱。
朝會開始后,太子朱標端坐于龍椅之上,目光掃過殿下的百官,尤其在淮西黨官員的臉上多停留了片刻。他的神情嚴肅,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近日民間對官員貪腐之事怨聲載道,朝廷已查明部分官員確有瀆職枉法之舉。此事關乎朝廷威信,更關乎百姓福祉,絕不可姑息!”
朱標的話如同一把重錘,狠狠砸在淮西黨官員的心頭。他們的臉色更加難看,心中對歐陽倫的怨恨也更深了一層。李尚書甚至在心里暗暗發誓:“歐陽倫,你今日讓我們淮西黨顏面盡失,他日我必讓你付出代價!”